曹雪芹(cáo xuě qín)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小说创作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小说创作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从此败落。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不知是交通不便还是另有原因,他似乎与脂砚斋等人极少接触,也没有再去做书稿的扫尾工作,甚至没有迹象表明他审读、校正过已誊抄出来的那部份书稿,也许是迫于生
计只好暂时辍笔先作“稻粱谋”吧。其友人敦诚曾写诗对他规劝,希望他虽僻居山村,仍能继续像从前那样写书:“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寄怀曹雪芹》)
身世籍贯
关于曹雪芹,很多方面仍难有定论,除却生卒年的争议,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他的生年,主要有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是贾母的原型——李氏的过继子(李氏的丈夫曹寅的侄子)。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有几种看法,一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兵入关,一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军入关。
身世考证
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先是属佟良性管辖,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州正白旗,当了佐领。旋即跟随清兵入关。曹振彦在入关前的明、金战争中以及入关后的平姜瓖之叛的战争中是立过功的,他历任过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母。1663年(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并命其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扬州。曹寅之所以很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最重要的教引嬷嬷(康熙曾对别人介绍曹寅之母时说过:此吾家老人也。)曹寅又曾是康熙的陪读,是康熙儿时的玩伴。所以康熙南巡六次曹寅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扬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千里马送药拯救,只可惜曹寅已死。曹寅病故后,康熙又因极其宠爱曹寅,就叫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那时好像不许世袭)。不幸的是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妻子李氏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1727年(雍正五年)12月24日曹頫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60余年。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是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頫曾经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道:“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等等。
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1763年或1764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的除夕去世。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80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武阳说
300年前《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问世,武阳镇曹村是曹雪芹祖籍地。
2010年4月8日,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300年前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这是一本300年前保存完好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手抄本。在这本1693年修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里就清楚地记载了“盖自永乐二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北上,一卜居于丰润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铁岭卫。则武阳者,洵吾始祖所发祥之地也。”和武阳曹氏的宗谱记载完全一样。历史的清楚记载,事实胜于雄辩,武阳镇曹家是就是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千真万确。
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报道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很多的红学.曹学专家都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来武阳曹家深入研究考察,周汝昌对曹雪芹祖籍更是研究之深,并亲笔题字:《曹雪芹祖籍武阳镇》。
这部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出现,不但证明了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真实性,还为研究探讨红学和曹学的专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不但记录了曹氏的世系和世序,还清楚地记录了曹氏的迁徒志和祠堂志。从这本宗谱可以得知: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镇,300年前就有真实的记载和认定!看到这本300年前的修的《武阳曹氏宗谱,几十年来曹雪芹祖籍地的争论,考察,研究,今天真相大白,所幸的是许多专家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历史记载一模一样,应感心慰。
乳山说
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曹雪芹高祖曹玺是被清军自胶东半岛虏获,因同姓而被曹振彦收养,因此曹雪芹祖籍地的研究应以曹玺为主,而不能把曹振彦的祖籍地当做曹雪芹祖籍地。致力于红学研究的曹祖义先生从1998年就提出曹雪芹是曹髦后裔,同曹祖义是宗亲的观点。并在全国红学大会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获得了部分红学家的认可。
曹祖义说,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不管从历史资料上,还是曹雪芹在书中亲撰的家谱上,以及曹祖义的家谱上,都充分证明曹雪芹是曹丕、曹髦的后裔。另外,曹雪芹家和曹祖义家以范字起名上的规则完全统一,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曹祖义在对《红楼梦》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曹雪芹把他们家的家谱,用“十首怀古诗”灯诗谜的方法,写在《红楼梦》第51回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起名范字上是一脉相承的,以此可以证明他们是同宗谱的本家人。如此,曹祖义和曹雪芹有着共同的祖籍———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
复旦大学对国内与曹雪芹有关的曹姓人群进行了DNA检测,现有的曹姓DNA数据支持曹雪芹祖籍“乳山说”,而不支持“丰润说”、“辽阳说”等众多学说。
介绍
曹雪芹(约1715或1725年前后—约1763或1764年),男,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雨字头),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居士。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之交的2月12日壬午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据裕瑞《枣窗闲笔》记载,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除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他的诗现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据说,曹雪芹出生后三天,正是久旱逢喜雨,他的父亲曹頫很高兴,就给他起名为“沾”,这个字取自诗经上的“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意思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与“久旱逢甘霖”有关。“沾”字也可以与“世沾皇恩”挂上钩,是感谢皇上的意思。
“雪芹”这两个字出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意思是说:泥土里留有芹菜的根,只有一寸多长。在这雪地里,它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要等到春天到来,才可与斑鸠肉一起炒着吃呀!而且他的自注:“蜀八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泥芹之泥虽是污浊,但它“雪芹”却出污泥而不染。苏东坡常以“芹”自比。东坡兄弟诗里的“雪”,他也多是洁白而有保护之意。因此,曹雪芹就给自己改名为“雪芹”。这就是后来世界文学巨匠曹雪芹名字的来由。
铁事典故
医德高尚
根据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曹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白家疃
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雪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空空道人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杨奕先生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着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与广泉寺
香山广泉寺是唯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虎门经历
位于西城西单东侧的石虎胡同31号、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号、8号院,今为民族大世界商场),两院相通,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大宅。而且还曾为皇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大型的多重四合院。在北京众多的四合院中,这个院可以说是居住名人最多的院落之一。此院在明代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的地方。在清初,清政府把会馆迁移到南城,这里又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小女即十四格格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又称“恪纯公主府”。北京的史地学者们为着文或探讨方便,仍习惯称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为对八旗子弟教育,在这里建立清“右翼宗学”(清左翼宗学在东城的灯市口)。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因曹公的好友敦诚有诗句“当时虎门数晨夕”,所以红学家们又称这里为“虎门”。
曹雪芹是什么时间到右翼宗学任教的呢?红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但有的红学家认为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左右。他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红学家们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助教,有的说是教师,有的说是舍夫,有的说是瑟夫(这个瑟夫是否为舍夫的谐音),还有的说是职员、夫役、当差等。总之,他是在宗学任教。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任教,他是什么学历呢?有的红学家认为他是孝廉(即举人),但多认为是“贡生”,而且是“拔贡”。在清朝的学制中“贡生”有六贡,即恩、拔、岁、优、副、例。曹公的“拔贡”是顺天府的拔贡,是经朝考合格的,故能到宗学任教。而敦敏、敦诚兄弟是右翼宗学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入学的。
关于曹公是什么时间离开的宗学,红学家们也不太清楚。只是根据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时迁走,推算可能是在乾隆十六、七年左右离开宗学到的西山。曹雪芹纪念馆,即过去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实际上也就是曹公故居,在1974年4月发现了题壁诗,有的诗注有“丙寅”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证明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山。有红学家说,曹雪芹是在其好友及表兄福彭的帮助下住到西山的,福彭正是正白旗的都统。还有福彭英年早逝,是在乾隆十三年41岁时去世的。所以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在西山是可能的。在曹雪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就明确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活所迫,离开京城,结庐西山,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的”。这也就是说,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离开清右翼宗学。总之,曹雪芹在清右翼宗学教学的时间不会太长。因红学家们多有着文,说曹公的思想感情是爱憎分明,疾俗愤世,甚至“傲骨狂形”,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不容的。
族属辨析
满族说
满族,还是汉族?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属满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中生活了100多年,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曹家的方方面面。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其著作《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应该是满化了的汉人,也可以说就是满族人。
满族从后金开始,大量的汉人、蒙古人、朝鲜人涌进了满族这一“共同体”,他们在这一共同体中长期“交往”,共同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们的血统不同,但谁也无法否定,他们就是满族,他们同处于一个民族“共同体”之中。看满清的“柳条边”和“满城”-对中华鸠占鹊巢的心虚,这篇文章可以详细的介绍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曹雪芹家是汉人血统无疑。但到了曹雪芹这辈,他们家已经加入了满洲八旗(包衣),并且在满族这个圈子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其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已经满族化了。
曹家加入了满洲族籍,不但已经得到了满族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曹家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80卷)又称《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因为是奉乾隆皇帝之敕编纂的。该书共收入除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的满族姓氏1114个,主要记载其归顺时间,其原籍所在,其官级事迹,并且为各个姓氏中的重要人物立了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而不是八旗蒙古氏族通谱,更不是八旗汉军氏族通谱。曹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明他们家已经归属满洲八旗,其满洲族籍也已经得到了认可。由于这本书是乾隆皇帝“御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曹家的满洲族籍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中记载: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
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
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
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
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可以看出曹家的族籍应该是:满洲内务府正白旗。曹雪芹也当如此。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曹家祖上被俘后,隶属于满洲正白旗,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他们曹家就正式加入了满族,成为满族中的一员了,自然与满族存在连姻,具有了满族血统。清代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曹家隶满洲八旗,无疑是加入到了满族共同体之中。
另曹寅大女儿嫁给了平郡王讷尔苏,清初尤其是康熙一朝时,满汉之间严禁通婚,而这一联姻,则无疑的表明曹家的满人身份已被清室认可。
另《江南通志》明确记载了曹家为满洲人。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苏州织造:“曹寅,满洲人,康熙二十九年任”。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颙,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頫,满洲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八旗满洲是当代满族的直接前身和主要来源之一,八旗满洲人,其民族按现行说法则是满族。
汉族说
乾隆初纂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凡例中就写道:“乾隆五年十二月初八日奏定:蒙古、高丽、尼堪、台尼堪(开原边门外汉人)、抚顺尼堪等人员,从前入满洲旗内,年代久远者,注明伊等情由,附于满洲姓氏之后”(录自赵宗溥《曹雪芹的旗籍问题考释》一文252页)。
这里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曹雪芹一家虽归入《满洲氏族通谱》,但他是按蒙古、高丽、尼堪(汉人)这些民族归类列入的;二是这种列入是“附于”“满洲姓氏之后”的。 这里标明年代久远的附属于满洲帝国的曹家等家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民族成份。而是注明仍然是汉人。
康熙皇帝在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和李煦奏请让满人满都暂署盐运使的奏折中批复道:两淮运使,甚有关系,所以九卿会选,已有旨了;况满洲从未作运使之例,不合。
雍正七年,内务府为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请皇帝钦点的名单中有:尚志舜佐领下护军校曹宜,当差共三十三年,原任佐领曹尔正之子,汉人。
另,从曹雪芹的民族观分析,他自己也不认同是满人,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本为描写贾宝玉“生日”的,其回目为“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其中有一段描写“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髟+赞) 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免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曹雪芹用满洲清朝服妆妆扮了芳官,这是为宝玉的生日造型。而曹雪芹又在此文中公开贬斥边境少数民族为“小土番儿”,斥其“番名”为“犬戎”的“耶律雄奴”,这种民族观点的称谓就特别显眼了。
民族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中国在民国后才确定满族,满洲八旗中的很多汉人和朝鲜人、蒙古人在清王朝灭亡后,都划回自己所属的民族,曹雪芹血统是汉人,又秉承汉族文化,他写《红楼梦》的时候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如果说曹雪芹是满族人,为什么不写一本国文——满文的《红楼梦》呢?综合上述事实,曹雪芹是汉族人。
家族渊源
曹家作为满洲正白旗人(包衣),世代为官。到了曹雪芹的太爷曹玺那辈,已任工部尚书的要职。曹玺还当过“江宁织造”一职。《江南通志》一书直接写上了曹玺是满洲人,“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还是一名重要作家,著有《楝亭诗钞》五卷、《词钞》一卷,并主持编辑了《全唐诗》,同时留下了几部戏剧作品。曹家到了曹寅这代,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曹寅母亲是康熙的乳母,满语作meme eniye(嬷嬷妈)。在满族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说亲如生母,又胜于生母,因为她不仅要将皇子养大,而且要从小对他进行教育。据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一)记载:
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府。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中萱花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
曹寅与康熙从小关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读。他长期在南方任“织造”一职,名义上是掌管宫廷内部的织造事务,而实际上权势很大。袁枚在所著《随园诗话》中记下了这样一件事,“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曰:‘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耳目’”。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康熙在位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是曹寅在职出面接驾,并以其织造府作为皇帝行宫。同时,曹寅还经常上奏江南事,并得到康熙帝的朱批。一次,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以后有关地方诸事,“必具密折来奏”。还有一次,康熙得知曹寅得疟疾,便马上赐药,并破例用驿马星夜送去。所有这些可以看出,曹寅一家与皇家的亲密关系。
曹寅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曹雪芹的两个亲姑姑分别嫁给了满洲王爷,其中一位“适镶红旗平郡王讷尔苏”,另一位“适王子侍卫某”。曹家不论与康熙皇帝家族的关系,还是与满族亲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生平
康熙年表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一说雍正二年(1724年),曹雪芹生于金陵(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
裕瑞《枣窗闲笔》记载过:“其人(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己丑) 二月初八日 曹寅有女出嫁,亦为王妃。
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 辛卯),(曹寅的次子)曹珍夭折。曹頫约十五岁左右,“程朱理必探”。
康熙五十年冬,曹寅得孙,见张云台《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卒,年五十五岁。曹顒在其父去世后继任父职,年龄约二十三。在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中有一句:“奴才年当弱冠,正犬马效力之秋”。曹寅死后,历年亏空银五十余万两,由李煦继任盐政代为补完。
三月始刊《佩文韵府》,次年九月刊成,又刊《栋亭全集》。
令各省编审人丁,新增之数,永免加赋。
康熙五十三年 (1714年 甲午) 是年初曹颙病故,年约二十五岁。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乙未) 曹頫(原曹寅弟曹萱(荃)的四子)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氏族谱》云:“曹頫,原任员外郎”。同年六月前后曹颙遗腹子(或名曹天祐,官州同)出生。三月震泽(太湖)霪雨。
蒲松龄(1640—1715)卒,七十六岁。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丁酉)农历七月十五日 曹寅女讷尔苏王妃最后一个儿子(第四子) 讷尔苏第七子爱新觉罗·福端出生。
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 六月曹頫折后康熙批云:“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可见织造一职,不仅为皇帝搜罗物资,实亦皇帝耳目。
皇十四子胤禵十二月起程平乱。曹寅的长婿平郡王纳尔苏就是胤禵的得力助手。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 庚子 十一月,曹頫报李煦之母文氏病故,年九十三岁。(李煦的母亲文氏,也是康熙的保母)。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
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壬寅 正月 举行千叟宴。 十一月 康熙病逝。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
冬,李煦卸苏州织造任。李煦共做了三十年的苏州织造,又兼了八年的两淮盐政。
雍正元年(1723年 癸卯) 命总督查弼纳查追审理李煦任内亏空,籍家,并逮捕子女家口人等,李煦于雍正五年流放黑龙江,二年后病死,年七十六。
四月,下令各省开豁乐户贱籍。
雍正年表
雍正二年,(1724年 甲辰) 曹頫奉旨交怡亲王允祥(1686年——1730年)看管。十月十六日内务府档云:李煦家属仆人人数共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妇孺十口。 曹雪芹或出生于这一年。
雍正下令在全国推广育婴堂、普济堂
雍正三年(乙巳 1725年) 据《明清宫藏地震档案》记载: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五日(1725年6月5日)农历乙巳壬午月癸巳日,江宁(今南京)地震,按四月二十八日两江总督查弼纳有奏折[5]。
十二月年羹尧赐自尽,家产抄没入官。
是年为避讳孔丘名,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都应加耳字旁为“邱”。
雍正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
雍正四年(丙午 1726) 曹頫两次因织缎粗糙分别被罚奉一年和诘责追赔。
五月 曹寅的妹夫傅鼐,革职,远流黑龙江。
七月,曹寅的女婿纳尔苏以“贪贿”的罪名,削去平郡王爵,在家圈禁。其子福彭袭爵。
雍正六年(戊申1728)约在年初,因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等骚扰驿站案内,加上曹家内部有人告发转移财物,曹頫获罪抄家逮问(家人大小男女含仆人114口)。抄家前,曹頫罢任,由怡亲王胤祥传奏查办。雍正将抄没之房地人口财产全部赏给隋赫德。可见抄家并非为了充抵亏空。曹頫共做了13年江宁织造。
曹頫家口回京,住蒜市口,少留房屋,以资养赡。是年曹颙的遗腹子当十四岁。
雍正七年(已酉 1729)敦敏(1729—1796后)生。字子明,号懋斋,著有《懋斋诗钞》。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理事官瑚玐的长子。因阿济格早被夺爵,所以他这一支远不如其他宗室贵族烜赫。敦敏在乾隆三十一年授右翼宗学副管,40年改授总管。他和曹雪芹大概是在宗学里相识的。相识后。他们之间往来频繁,非常友好。
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敦诚(1734—1791)三月初一生。为敦敏之弟,字敬亭,号松堂,别号庸闲子。15岁(1748)过继于其堂叔宁仁。著有《四松堂集》(北大图书馆藏抄本《四松堂诗纱》,内容比本刊多)、《鹪鹩庵杂诗》等。曹雪芹的好友之一。
雍正十三年 (乙卯1735年) 八月,雍正帝于圆明园病危,弘历继位,是为清高宗弘历,改元乾隆。
九月初三日,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曹世选之子)得诰封为资政大夫(二品的虚衔等级),原配欧阳氏、继配袁氏得封为夫人。曹雪芹叔祖曹宜(荃)尚在,官职是护军参领兼佐领、加一级(是正白旗包衣第四参领兼第二旗鼓佐领 (从三品))。曹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
乾隆年表上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三年(戊午1738)高鹗(1738—1815)约于此年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
是年,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后被剥夺亲王爵位。雪芹家可能被牵累。雪芹其后曾任内务府笔贴式或在宗学差事。
乾隆八年(癸亥1743) 墨香(1743—1790)生。名额尔赫宜,是敦诚的三叔父。是《红楼梦》最早的爱好者,抄藏者,后来明义即向他借读《红楼梦》。
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6月5日(农历四月二十五)生日这一天又是芒种,到甲戌正好十年。曹雪芹或在应是开始构思撰写红楼梦的。
敦敏16岁。敦诚11岁,入宗学。黄克显,稽查宗学的孙灏,都是诗文名家,给敦敏兄弟较大影响。他两人本是胞兄弟,父亲名瑚玐(1710-1760),但敦诚在15岁时出继给叔叔宁仁为嗣了。他们是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世孙。敦诚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松亭关做税吏时,有诗寄曹雪芹:“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乾隆十二年 丁卯1747 曹雪芹生活困难,居处有几次迁移。传说他自祖传大宅迁出后,曾住北京西单刑部街,又曾移居崇文门外的卧佛寺,最后约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不得不迁往西郊。敦敏、敦诚与雪芹交好,为曹雪芹的挚交。传说他们兄弟二人有一次带几罐好酒去西山看雪芹,雪芹家贫,无奈之下竟采摘瓜花做下酒菜,此事让敦诚终生难忘,有“瓜花饮酒心头乐”句,脍炙人口。敦敏后来诗中有“燕市哭歌悲遇合”,敦诚诗中有“劝君莫弹食客鈇,劝君莫叩富儿门”,大约都是指曹雪芹这一时期的生活而言。
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 此年前后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应是专心创作,“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八月十四日夜,敦敏、敦诚到宗学与雪芹、卜宅三(浙江人,在宗学担任助教一类职务)饮酒夜话。
约在是年,曹雪芹从北京迁至西郊香山健锐营一带。据说,初住香山四王府和峒峪村中间一带地方,后又迁到香山脚下镶黄旗营的北上坡。在曹雪芹离开宗学之后到去西郊之前还有过一段投亲靠友的辛酸生活。
乾隆年表中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 曹雪芹到西郊后结交了一位好友,姓张,字宜泉,旗人,以教私塾为生。他的家庭多故(从他《分居叹》一诗中可以知道他父母双亡,兄嫂见弃。“亡家剩一身”),嗜吟好饮,坎坷穷愁,孤独愤激。其傲骨壮怀、诙谐放达,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因此二人情投意合。在他的《春柳堂诗稿》中,就有七首诗(如《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专门写他跟曹雪芹往来的。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甲戌本前40回本于此年或后诞生。有“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十年辛苦不寻常”字样。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此即二评)“脂砚斋““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甲戌本眉批)”,推算批者当时至少40岁。
曹雪芹友人于景廉(字叔度,江宁人,从征伤足)难于谋生,自京来访。雪芹初次以扎风筝的技术教于他,帮助他解决了生计问题。此事约在是年或稍后。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1756)脂批于庚辰本第75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靖藏本第四十一回有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
二月,敦诚(时方24岁)因侍亲随任(到山海关税卡做司榷小官)。秋天,敦诚作诗《寄怀曹雪芹》,其中“扬州旧梦久已觉”句下自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疑为其后人所加)”。
乾隆二十三年春(戊寅1758年)曹雪芹又迁徙白家疃。是年未见批语。曹雪芹客夏间迁居白家疃(在西直门外约50里),盖了四间茅屋定居下来,直到去世。据敦敏《瓶湖懋斋记盛》(“懋斋”是敦敏的斋名,“瓶湖”即北京宣武门里西南城角的太平湖)记载:曹雪芹的住处“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杞藤……”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庚辰本第20至28回,有署己卯脂砚的眉批共24条。
冬,脂砚斋开始四评《石头记》。现存41整回,2个半回(另有抄配2回,其中三个整回两个半回是发现的)称“脂怡本”(怡亲王府藏本)。“脂怡本”又称“己卯本”。脂评中注明“己卯冬”之批语共24条。
约在是年或后曹雪芹曾南游江宁。南游原因不明,可能是因家住南京60年之久,去看望落户的族人;也可能为其他家务私事。传曹雪芹曾于此时前后任两江总督尹继善(1695-1771)的幕僚。尹继善请雪芹为幕的经过也有待进一步考查。这次去江宁,阅历山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丰富了曹雪芹的生活。
张宜泉有《怀曹芹溪》一诗,当作于雪芹南游期间,诗云:“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自第五回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应属脂砚斋评。庚辰有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是年未见批语。
初秋,敦敏写过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其中有“故交一别经年阔,往事重提如梦惊”之句,可能是指雪芹南游、经年未归而言。重阳后不久,敦敏偶然到友人明琳家养石轩闲话,“曹君沾别来已一载馀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
可能此时雪芹前妻已死,稍后续娶。
乾隆年表下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秋晓遇雪芹于槐园”,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曹雪芹给敦诚所作《琵琶行传奇》题诗。杨钟羲《雪桥诗话》:敬亭尝为《琵琶亭传奇》一折,曹雪芹(沾)题句有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终。
四月至九月,脂砚斋第五次评注《石头记》。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庚辰本第12至28回,有署壬午畸笏的眉批共45条。
甲戌本第一回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字样的评语。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春,曹雪芹去世。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敦诚《挽曹雪芹》诗两首(据《鹪鹩庵杂记》抄本):四十萧然太瘦生(《四松堂集》刊本作“四十年华付杳冥”),晓风昨日拂铭旌(刊本作“哀旌一片阿谁铭”)。肠回故垅孤儿泣(自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刊本作“孤儿渺漠魂应逐”,注同),泪迸荒天寡妇声(刊本作“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刊本作“故人唯有青山泪”),何处招魂赋楚蘅(刊本作“絮酒生刍上旧垌”)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此首刊本无)
敦敏《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河干指潞河,敦敏家墓地在此,李煦家墓地亦在此。有人说,曹家通州本有典地,其墓地似有在东郊可能)
张宜泉有《伤芹溪居士》(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乾隆三十年 乙酉1765 庚辰本第二十五回有署“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眉批一条。
乾隆三十一年 1766丙戌 敦敏任右翼宗学副管。敦诚补授太庙献爵的官职,他自云“承母旨”才做官的,他的母亲1771年死去,他1773年即辞官。同年,敦诚才和永忠相识。永忠1770年任右翼宗学总管,与敦敏共事。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1767 夏,庚辰本畸笏叟 有批。第十六至二十八回有署“丁亥”“畸笏”得评语(眉批)共27条。 敦诚叔父墨香(《红楼梦》的爱好者,收藏者)把《红楼梦》借给永忠阅读。畸笏二批《石头记》。
靖藏本第二十二回有“此回未补成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评语,又有:“……前批知者聊聊(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松?)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评语 畸笏叟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1768 靖藏本第十八回回前有署“戊子孟夏”评语一条 畸笏叟
永忠作《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此三绝句上有瑶华(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1771 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有注明“辛卯冬日”的评语一条 畸笏叟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曹颙的遗腹子(或名曹天佑)六十岁(若活着)。甲戌本: "甲午八月"“脂砚”有批(时间存疑)。
甲戌本第一回有署“甲午八月(或曰甲午人日)泪笔”的评语一条。属脂评。因为批语中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之说。畸笏三批《石头记》。这是脂批中最晚的年份。
1779 乾隆44己亥 约在同年,敦诚《寄大兄(敦敏)书》中说:“每念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表示对故友的怀念。
1780 乾隆45庚子 敦诚为故人遗作诗文集《闻笛集》题诗,诗中两次提到曹雪芹,一云“诗追李昌谷”,一云“狂于阮步兵”。《闻笛集》中必有雪芹诗文,惜未闻有传本。
1785 乾隆50乙巳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脂稿本”,有影印本),这是在程伟元、高鹗活字本(1791)之前的一百廿回旧抄本。其中前八十回的底本是脂砚斋本。
1788 乾隆53戊申 高鹗作七绝一首,题目是《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 程伟元、高鹗(约1738—约1815) 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问世。传说为和珅(1750-1799年)主谋。
敦诚卒,五十八岁。
纪念展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冯其庸题写馆名。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一处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1641年(清崇德六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身世籍贯
关于曹雪芹,很多方面仍难有定论,除却生卒年的争议,他的字、号也不能十分确定,按照曹雪芹的好友张宜泉的说法,应该是“姓曹名沾,字梦阮,号芹溪居士”,但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字”是“芹圃”,“号”是“雪芹”。他的生卒年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他的生年,主要有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他生于公元1715年,即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另一种说法认为他出生于公元1724年,即雍正二年甲辰。他的卒年,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认为他卒于公元1763年2月12日,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另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2月1日,即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他卒于公元1764年初春,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
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是贾母的原型——李氏的过继子(李氏的丈夫曹寅的侄子)。曹雪芹的上世的籍贯,现有几种看法,一是河北丰润,于明永乐(明成祖年号,1403—1424)年间还至辽东铁岭,后来跟随清兵入关,一是辽阳,他的上祖曹振彦原是明代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了辽阳时归附,以后随清军入关。
身世考证
曹振彦归附后金以后,先是属佟良性管辖,后来又归了多尔衮属下的满州正白旗,当了佐领。旋即跟随清兵入关。曹振彦在入关前的明、金战争中以及入关后的平姜瓖之叛的战争中是立过功的,他历任过山西吉州知州、阳和府知府、浙江盐法道等官职。曹家的发迹,实是从曹振彦开始的。此后,曹振彦之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母。1663年(康熙二年),曹玺首任江宁织造之职,专差久任,至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在江宁织造任上病故,康熙旋即命其子曹寅任苏州织造,后又继任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等职务。并命其纂刻《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于扬州。曹寅之所以很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康熙最重要的教引嬷嬷(康熙曾对别人介绍曹寅之母时说过:此吾家老人也。)曹寅又曾是康熙的陪读,是康熙儿时的玩伴。所以康熙南巡六次曹寅家曾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在扬州任上病危,康熙特命千里马送药拯救,只可惜曹寅已死。曹寅病故后,康熙又因极其宠爱曹寅,就叫其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那时好像不许世袭)。不幸的是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曹顒病故,康熙又特命曹寅的胞弟曹荃(宣)之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的妻子李氏并继任织造之职,直至1727年(雍正五年)12月24日曹頫被抄家败落,曹家在江南祖孙三代先后共历60余年。曹雪芹就是出生在南京的。直到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抄没后才全家返回北京。当时,曹雪芹尚年幼,按生于乙未说是虚岁是四岁,按生于甲辰说是虚岁五岁。曹家回北京以后的情况,文献绝少记载,曹頫曾经在给康熙的奏折里说道:“惟京中住房二所,外城鲜鱼口空房一所,通州典地六百亩,张家湾当铺一所,本银七千两”等等。
曹雪芹在穷愁困顿中于公元1763年或1764年即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的除夕去世。他的不朽巨著《石头记》的前80回,早在他去世前十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后半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行世,后来终于迷失,这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武阳说
300年前《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问世,武阳镇曹村是曹雪芹祖籍地。
2010年4月8日,在浙江图书馆。找到了300年前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这是一本300年前保存完好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手抄本。在这本1693年修的《南昌武阳曹氏宗谱》里就清楚地记载了“盖自永乐二年,始祖伯亮公从豫章武阳渡协弟溯江北上,一卜居于丰润咸宁里,一卜居于辽东铁岭卫。则武阳者,洵吾始祖所发祥之地也。”和武阳曹氏的宗谱记载完全一样。历史的清楚记载,事实胜于雄辩,武阳镇曹家是就是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千真万确。
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自中央电视台1994年报道以来,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全国很多的红学.曹学专家都为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来武阳曹家深入研究考察,周汝昌对曹雪芹祖籍更是研究之深,并亲笔题字:《曹雪芹祖籍武阳镇》。
这部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出现,不但证明了南昌武阳曹氏宗谱的真实性,还为研究探讨红学和曹学的专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南昌武阳曹氏宗谱》不但记录了曹氏的世系和世序,还清楚地记录了曹氏的迁徒志和祠堂志。从这本宗谱可以得知:曹雪芹南宋祖籍地在武阳镇,300年前就有真实的记载和认定!看到这本300年前的修的《武阳曹氏宗谱,几十年来曹雪芹祖籍地的争论,考察,研究,今天真相大白,所幸的是许多专家能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历史记载一模一样,应感心慰。
乳山说
据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曹雪芹高祖曹玺是被清军自胶东半岛虏获,因同姓而被曹振彦收养,因此曹雪芹祖籍地的研究应以曹玺为主,而不能把曹振彦的祖籍地当做曹雪芹祖籍地。致力于红学研究的曹祖义先生从1998年就提出曹雪芹是曹髦后裔,同曹祖义是宗亲的观点。并在全国红学大会上发表其研究成果,获得了部分红学家的认可。
曹祖义说,曹雪芹的祖籍在乳山,不管从历史资料上,还是曹雪芹在书中亲撰的家谱上,以及曹祖义的家谱上,都充分证明曹雪芹是曹丕、曹髦的后裔。另外,曹雪芹家和曹祖义家以范字起名上的规则完全统一,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曹祖义在对《红楼梦》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曹雪芹把他们家的家谱,用“十首怀古诗”灯诗谜的方法,写在《红楼梦》第51回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其亲宗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在起名范字上是一脉相承的,以此可以证明他们是同宗谱的本家人。如此,曹祖义和曹雪芹有着共同的祖籍———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
复旦大学对国内与曹雪芹有关的曹姓人群进行了DNA检测,现有的曹姓DNA数据支持曹雪芹祖籍“乳山说”,而不支持“丰润说”、“辽阳说”等众多学说。
介绍
曹雪芹(约1715或1725年前后—约1763或1764年),男,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雨字头),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居士。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曹寅病故 ,其子曹顒、嗣子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之交的2月12日壬午除夕),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据裕瑞《枣窗闲笔》记载,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的友人敦诚曾称赞说:“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又说:“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除了《红楼梦》中的诗词,他的诗现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敦敏《题芹圃画石》说:“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可见他画石头时寄托了胸中郁积着的不平之气。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均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也有人认为已经写完,但80回后的内容散佚了)。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高鹗所续。
据说,曹雪芹出生后三天,正是久旱逢喜雨,他的父亲曹頫很高兴,就给他起名为“沾”,这个字取自诗经上的“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意思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与“久旱逢甘霖”有关。“沾”字也可以与“世沾皇恩”挂上钩,是感谢皇上的意思。
“雪芹”这两个字出自苏轼的诗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意思是说:泥土里留有芹菜的根,只有一寸多长。在这雪地里,它什么时候才能发芽生长呢?要等到春天到来,才可与斑鸠肉一起炒着吃呀!而且他的自注:“蜀八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泥芹之泥虽是污浊,但它“雪芹”却出污泥而不染。苏东坡常以“芹”自比。东坡兄弟诗里的“雪”,他也多是洁白而有保护之意。因此,曹雪芹就给自己改名为“雪芹”。这就是后来世界文学巨匠曹雪芹名字的来由。
铁事典故
医德高尚
根据孔祥泽老先生说,20世纪70年代初和吴恩裕先生去白家疃访问,曾听一位村民说:当年前山(指香山)旗里有位大夫时常过来给穷人看病不要钱,每次来都在南边山根一间空庙临时借来桌椅给人看病,后来这位大夫搬到桥西住,有了家看病的人方便多了。一次舒成勋先生曾对孔老说,在蓝靛厂原有多家药铺,曹雪芹经常到这些药铺给病人抓药或配药,这些药铺的名字舒老都一一记得,并说给孔老听,遗憾的是孔老当时没有记下。
孔老还说:雪芹因医术高明,为不少的人治愈了病,一些有钱人的病被雪芹医好了后,常常要买些东西送于雪芹,以报雪芹医病之恩。雪芹往往告诉这些人,你不要给我买东西,你的钱先留着,一旦有病人看病,抓不起药,我让他找你,你把他的药钱给付了,这不是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吗?就这样雪芹为许多贫苦的百姓,治愈了多种顽症,人们交口称赞雪芹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看来,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贯做好事。雪芹为西山百姓医病,不要钱,甚至为贫苦的百姓采药,出自于雪芹对西山百姓的爱,百姓口中、心中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白家疃
雪芹的好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确切地记载是乾隆二十三年春(即1758年),雪芹迁徙白家疃,有原注为证:“春间芹圃(雪芹的号)曾过舍以告,将迁徙白家疃。”在该文后敦敏因请雪芹鉴定书画又先后两次去白家疃,不巧,雪芹都不在家。在后注中敦敏大致讲了雪芹在白家疃新居的情况,为飨读者,引缀如下:“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亟杞藤……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循溪北行,越石桥乃达。” 雪芹留下的传记材料极少,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记述了曹雪芹迁徙白家疃的时间以及雪芹的一些言行,殊显重要。那么雪芹为什么要迁徙白家疃呢?从乾隆十五六年雪芹辞别宗学迁徙西郊,并几经迁徙,最后一次由香山迁到白家疃。有人分析有经济原因之说、有回避“舆论”之说、有屋塌之说、有“满汉轸域”(乾隆年间,规定旗人的家奴可以开户,即准许汉人出旗)之说、也有雪芹筑屋白家疃与怡亲王有关之说等不一而足。我则认为除了经济原因之外,雪芹为了寻找一方远避尘嚣,更为理想的著书、修书之所。
空空道人
《红楼梦》中有个很重要的过场人物——空空道人。在关于曹雪芹的各种传说中,事涉此人的并不很多。但这位神秘的道人于“红楼”成书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吴恩裕先生所著《有关曹雪芹十种》中的《考稗小记》曾说:“得魏君藏'云山翰墨冰雪聪明”八字篆文,谓为雪芹所书。按篆文并不工。下署‘空空道人’有‘松月山房’阴文小印一方,刻技尚佳,……见之者邓之诚先生谓的确为乾隆纸,而印泥则不似乾隆时物,盖乾隆时之印泥色稍黄云云。余为谓倘能断定为乾隆纸,则印泥不成问题。盖不惟此印泥本即为浅朱,即使为深朱亦不能必其为非乾隆时物。‘空空道人’四字尚好。此十二字,果为雪芹所书否,虽不可必,然1963年2月晤张伯驹先生,谓‘空空道人’四字与其昔年所见雪芹题海客琴樽图之字,‘都是那个路子’云。”吴先生虽然经两位大家鉴定为曹雪芹真迹,因印泥的颜色有碍,证据略显苍白。
杨奕先生长期生活在白家疃附近的太舟坞,曾写过《清代著名词人之一纳兰性德》一文,讲到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白家疃有一座空空庙,这便是为雪芹的“空空道人”提供了直接证据。为飨读者,引缀如下:“就在曹雪芹白家疃居所的南边山根,曾有一座小庙独立山麓。庙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因为庙中没有神祇偶像和牌位,空空荡荡,当地人叫它‘空空庙’。此庙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平整土地时被拆除。……虽已无文字记载,但从形制和位置判断,当为山神庙一类。建筑年代已无考证。现今有人认为这座‘空空庙’可能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所写的‘空空道人’有关。”
杨奕先生仅推测空空庙与《红楼梦》的“空空道人”有关。但并没有点破“空空道人”就是曹雪芹。可能杨奕先生没有见到吴恩裕先生着的《有关曹雪芹十种》一书,或许也没有见到“云山翰墨冰雪聪明”这幅篆文小品。吴恩裕先生虽然请了当时著名鉴定大家鉴定为曹雪芹亲书,但始终没有弄清“空空道人”之号与雪芹的关系。白家疃的“空空庙”无疑为《红楼梦》以及曹雪芹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
与广泉寺
香山广泉寺是唯一确切记载曹雪芹与好友张宜泉到过的地方,并且两人留有诗歌唱和,遗憾的是,雪芹先生的诗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宜泉先生按照雪芹诗歌的原韵和诗被记录下来,为飨读者,引缀如下: “君诗曾未等闲吟,破刹今游寄兴深。碑暗定知含今雨,墙贵可见补云阴。蝉鸣荒径遥相唤,蛩唱空厨近自寻。寂寞西郊人到罕,有谁曳杖过烟林。”(《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
虎门经历
位于西城西单东侧的石虎胡同31号、33号院(上世纪60年代前为7号、8号院,今为民族大世界商场),两院相通,是北京保存较好的一座明清大宅。而且还曾为皇家府邸。这座府邸是大型的多重四合院。在北京众多的四合院中,这个院可以说是居住名人最多的院落之一。此院在明代为“常州会馆”,是江南举子进京科考居住学习的地方。在清初,清政府把会馆迁移到南城,这里又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的府邸。因清皇太极的小女即十四格格恪纯公主下嫁给吴应熊,故这里一直被人们称为“驸马府”,又称“恪纯公主府”。北京的史地学者们为着文或探讨方便,仍习惯称这里为“驸马府”。到清雍正年间,为对八旗子弟教育,在这里建立清“右翼宗学”(清左翼宗学在东城的灯市口)。曹雪芹曾在这里任教。因曹公的好友敦诚有诗句“当时虎门数晨夕”,所以红学家们又称这里为“虎门”。
曹雪芹是什么时间到右翼宗学任教的呢?红学家们也没有定论。但有的红学家认为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左右。他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红学家们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助教,有的说是教师,有的说是舍夫,有的说是瑟夫(这个瑟夫是否为舍夫的谐音),还有的说是职员、夫役、当差等。总之,他是在宗学任教。曹雪芹在右翼宗学任教,他是什么学历呢?有的红学家认为他是孝廉(即举人),但多认为是“贡生”,而且是“拔贡”。在清朝的学制中“贡生”有六贡,即恩、拔、岁、优、副、例。曹公的“拔贡”是顺天府的拔贡,是经朝考合格的,故能到宗学任教。而敦敏、敦诚兄弟是右翼宗学的学生,他们大约是在1744年(乾隆九年)入学的。
关于曹公是什么时间离开的宗学,红学家们也不太清楚。只是根据右翼宗学是在乾隆十九年时迁走,推算可能是在乾隆十六、七年左右离开宗学到的西山。曹雪芹纪念馆,即过去的正白旗村39号老屋,实际上也就是曹公故居,在1974年4月发现了题壁诗,有的诗注有“丙寅”年,也就是乾隆十一年,证明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到西山。有红学家说,曹雪芹是在其好友及表兄福彭的帮助下住到西山的,福彭正是正白旗的都统。还有福彭英年早逝,是在乾隆十三年41岁时去世的。所以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在西山是可能的。在曹雪芹纪念馆的第三展室就明确写着:“约于乾隆十年左右,他为生活所迫,离开京城,结庐西山,过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用血和泪铸成了他的举世名著的”。这也就是说,曹公在乾隆十一年时已离开清右翼宗学。总之,曹雪芹在清右翼宗学教学的时间不会太长。因红学家们多有着文,说曹公的思想感情是爱憎分明,疾俗愤世,甚至“傲骨狂形”,这当然是统治者所不容的。
族属辨析
满族说
满族,还是汉族?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属满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中生活了100多年,满族文化已经渗透到了曹家的方方面面。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其著作《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与满族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曹雪芹应该是满化了的汉人,也可以说就是满族人。
满族从后金开始,大量的汉人、蒙古人、朝鲜人涌进了满族这一“共同体”,他们在这一共同体中长期“交往”,共同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们的血统不同,但谁也无法否定,他们就是满族,他们同处于一个民族“共同体”之中。看满清的“柳条边”和“满城”-对中华鸠占鹊巢的心虚,这篇文章可以详细的介绍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过程。
曹雪芹家是汉人血统无疑。但到了曹雪芹这辈,他们家已经加入了满洲八旗(包衣),并且在满族这个圈子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其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已经满族化了。
曹家加入了满洲族籍,不但已经得到了满族的认可,甚至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曹家早在乾隆年间就已经被收录到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80卷)又称《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因为是奉乾隆皇帝之敕编纂的。该书共收入除皇族爱新觉罗氏之外的满族姓氏1114个,主要记载其归顺时间,其原籍所在,其官级事迹,并且为各个姓氏中的重要人物立了传。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而不是八旗蒙古氏族通谱,更不是八旗汉军氏族通谱。曹家之所以能够进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说明他们家已经归属满洲八旗,其满洲族籍也已经得到了认可。由于这本书是乾隆皇帝“御制”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曹家的满洲族籍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中记载: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
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
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
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曹天祜,现任州同。
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可以看出曹家的族籍应该是:满洲内务府正白旗。曹雪芹也当如此。正白旗是清代八旗之一。曹家祖上被俘后,隶属于满洲正白旗,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他们曹家就正式加入了满族,成为满族中的一员了,自然与满族存在连姻,具有了满族血统。清代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曹家隶满洲八旗,无疑是加入到了满族共同体之中。
另曹寅大女儿嫁给了平郡王讷尔苏,清初尤其是康熙一朝时,满汉之间严禁通婚,而这一联姻,则无疑的表明曹家的满人身份已被清室认可。
另《江南通志》明确记载了曹家为满洲人。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苏州织造:“曹寅,满洲人,康熙二十九年任”。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颙,满洲人,康熙五十二年任”。
《江南通志》卷一百五《职官志》:江宁织造:“曹頫,满洲人,康熙五十四年任”。
八旗满洲是当代满族的直接前身和主要来源之一,八旗满洲人,其民族按现行说法则是满族。
汉族说
乾隆初纂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凡例中就写道:“乾隆五年十二月初八日奏定:蒙古、高丽、尼堪、台尼堪(开原边门外汉人)、抚顺尼堪等人员,从前入满洲旗内,年代久远者,注明伊等情由,附于满洲姓氏之后”(录自赵宗溥《曹雪芹的旗籍问题考释》一文252页)。
这里就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曹雪芹一家虽归入《满洲氏族通谱》,但他是按蒙古、高丽、尼堪(汉人)这些民族归类列入的;二是这种列入是“附于”“满洲姓氏之后”的。 这里标明年代久远的附属于满洲帝国的曹家等家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民族成份。而是注明仍然是汉人。
康熙皇帝在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和李煦奏请让满人满都暂署盐运使的奏折中批复道:两淮运使,甚有关系,所以九卿会选,已有旨了;况满洲从未作运使之例,不合。
雍正七年,内务府为补放内府三旗参领等缺,请皇帝钦点的名单中有:尚志舜佐领下护军校曹宜,当差共三十三年,原任佐领曹尔正之子,汉人。
另,从曹雪芹的民族观分析,他自己也不认同是满人,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本为描写贾宝玉“生日”的,其回目为“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其中有一段描写“因又见芳官梳了头,挽起(髟+赞) 来,带了些花翠,忙命他改妆,又命将周围的短发剃了去,露出碧青头皮来,当中分大顶,又说:“冬天作大貂鼠卧免儿带,脚上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或散着裤腿,只用净袜厚底镶鞋。”又说:“芳官之名不好,竟改了男名才别致。”因又改作“雄奴”。...宝玉便叫他“耶律雄奴”。”
曹雪芹用满洲清朝服妆妆扮了芳官,这是为宝玉的生日造型。而曹雪芹又在此文中公开贬斥边境少数民族为“小土番儿”,斥其“番名”为“犬戎”的“耶律雄奴”,这种民族观点的称谓就特别显眼了。
民族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中国在民国后才确定满族,满洲八旗中的很多汉人和朝鲜人、蒙古人在清王朝灭亡后,都划回自己所属的民族,曹雪芹血统是汉人,又秉承汉族文化,他写《红楼梦》的时候满语是清朝的国语,如果说曹雪芹是满族人,为什么不写一本国文——满文的《红楼梦》呢?综合上述事实,曹雪芹是汉族人。
家族渊源
曹家作为满洲正白旗人(包衣),世代为官。到了曹雪芹的太爷曹玺那辈,已任工部尚书的要职。曹玺还当过“江宁织造”一职。《江南通志》一书直接写上了曹玺是满洲人,“江宁织造:曹玺,满洲人,康熙二年任”。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还是一名重要作家,著有《楝亭诗钞》五卷、《词钞》一卷,并主持编辑了《全唐诗》,同时留下了几部戏剧作品。曹家到了曹寅这代,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曹寅母亲是康熙的乳母,满语作meme eniye(嬷嬷妈)。在满族中,乳母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说亲如生母,又胜于生母,因为她不仅要将皇子养大,而且要从小对他进行教育。据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一)记载:
康熙己卯夏四月,上南巡回驭,驻跸于江宁织造曹寅之府。曹世受国恩,与亲臣世臣之列。爰奉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渥。会庭中萱花盛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字以赐。
曹寅与康熙从小关系甚密,又是他的伴读。他长期在南方任“织造”一职,名义上是掌管宫廷内部的织造事务,而实际上权势很大。袁枚在所著《随园诗话》中记下了这样一件事,“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曰:‘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耳目’”。其地位之显赫可见一斑。康熙在位曾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是曹寅在职出面接驾,并以其织造府作为皇帝行宫。同时,曹寅还经常上奏江南事,并得到康熙帝的朱批。一次,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以后有关地方诸事,“必具密折来奏”。还有一次,康熙得知曹寅得疟疾,便马上赐药,并破例用驿马星夜送去。所有这些可以看出,曹寅一家与皇家的亲密关系。
曹寅的两个女儿,也就是曹雪芹的两个亲姑姑分别嫁给了满洲王爷,其中一位“适镶红旗平郡王讷尔苏”,另一位“适王子侍卫某”。曹家不论与康熙皇帝家族的关系,还是与满族亲戚的关系都十分密切。
生平
康熙年表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一说雍正二年(1724年),曹雪芹生于金陵(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
裕瑞《枣窗闲笔》记载过:“其人(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是以其书绝妙尽致。”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己丑) 二月初八日 曹寅有女出嫁,亦为王妃。
康熙五十年三月(1711年 辛卯),(曹寅的次子)曹珍夭折。曹頫约十五岁左右,“程朱理必探”。
康熙五十年冬,曹寅得孙,见张云台《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入都》。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七月二十三日,曹寅卒,年五十五岁。曹顒在其父去世后继任父职,年龄约二十三。在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四日“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後情形摺”中有一句:“奴才年当弱冠,正犬马效力之秋”。曹寅死后,历年亏空银五十余万两,由李煦继任盐政代为补完。
三月始刊《佩文韵府》,次年九月刊成,又刊《栋亭全集》。
令各省编审人丁,新增之数,永免加赋。
康熙五十三年 (1714年 甲午) 是年初曹颙病故,年约二十五岁。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乙未) 曹頫(原曹寅弟曹萱(荃)的四子)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氏族谱》云:“曹頫,原任员外郎”。同年六月前后曹颙遗腹子(或名曹天祐,官州同)出生。三月震泽(太湖)霪雨。
蒲松龄(1640—1715)卒,七十六岁。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丁酉)农历七月十五日 曹寅女讷尔苏王妃最后一个儿子(第四子) 讷尔苏第七子爱新觉罗·福端出生。
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 六月曹頫折后康熙批云:“尔虽无知小孩,但所关非细。”可见织造一职,不仅为皇帝搜罗物资,实亦皇帝耳目。
皇十四子胤禵十二月起程平乱。曹寅的长婿平郡王纳尔苏就是胤禵的得力助手。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 庚子 十一月,曹頫报李煦之母文氏病故,年九十三岁。(李煦的母亲文氏,也是康熙的保母)。
康熙六十年 1721年 刊《上元县志·曹玺传》记载,曹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
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壬寅 正月 举行千叟宴。 十一月 康熙病逝。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
冬,李煦卸苏州织造任。李煦共做了三十年的苏州织造,又兼了八年的两淮盐政。
雍正元年(1723年 癸卯) 命总督查弼纳查追审理李煦任内亏空,籍家,并逮捕子女家口人等,李煦于雍正五年流放黑龙江,二年后病死,年七十六。
四月,下令各省开豁乐户贱籍。
雍正年表
雍正二年,(1724年 甲辰) 曹頫奉旨交怡亲王允祥(1686年——1730年)看管。十月十六日内务府档云:李煦家属仆人人数共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妇孺十口。 曹雪芹或出生于这一年。
雍正下令在全国推广育婴堂、普济堂
雍正三年(乙巳 1725年) 据《明清宫藏地震档案》记载:雍正三年四月二十五日(1725年6月5日)农历乙巳壬午月癸巳日,江宁(今南京)地震,按四月二十八日两江总督查弼纳有奏折[5]。
十二月年羹尧赐自尽,家产抄没入官。
是年为避讳孔丘名,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都应加耳字旁为“邱”。
雍正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
雍正四年(丙午 1726) 曹頫两次因织缎粗糙分别被罚奉一年和诘责追赔。
五月 曹寅的妹夫傅鼐,革职,远流黑龙江。
七月,曹寅的女婿纳尔苏以“贪贿”的罪名,削去平郡王爵,在家圈禁。其子福彭袭爵。
雍正六年(戊申1728)约在年初,因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等骚扰驿站案内,加上曹家内部有人告发转移财物,曹頫获罪抄家逮问(家人大小男女含仆人114口)。抄家前,曹頫罢任,由怡亲王胤祥传奏查办。雍正将抄没之房地人口财产全部赏给隋赫德。可见抄家并非为了充抵亏空。曹頫共做了13年江宁织造。
曹頫家口回京,住蒜市口,少留房屋,以资养赡。是年曹颙的遗腹子当十四岁。
雍正七年(已酉 1729)敦敏(1729—1796后)生。字子明,号懋斋,著有《懋斋诗钞》。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五世孙,理事官瑚玐的长子。因阿济格早被夺爵,所以他这一支远不如其他宗室贵族烜赫。敦敏在乾隆三十一年授右翼宗学副管,40年改授总管。他和曹雪芹大概是在宗学里相识的。相识后。他们之间往来频繁,非常友好。
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敦诚(1734—1791)三月初一生。为敦敏之弟,字敬亭,号松堂,别号庸闲子。15岁(1748)过继于其堂叔宁仁。著有《四松堂集》(北大图书馆藏抄本《四松堂诗纱》,内容比本刊多)、《鹪鹩庵杂诗》等。曹雪芹的好友之一。
雍正十三年 (乙卯1735年) 八月,雍正帝于圆明园病危,弘历继位,是为清高宗弘历,改元乾隆。
九月初三日,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曹世选之子)得诰封为资政大夫(二品的虚衔等级),原配欧阳氏、继配袁氏得封为夫人。曹雪芹叔祖曹宜(荃)尚在,官职是护军参领兼佐领、加一级(是正白旗包衣第四参领兼第二旗鼓佐领 (从三品))。曹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
乾隆年表上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三年(戊午1738)高鹗(1738—1815)约于此年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
是年,康熙太子胤礽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后被剥夺亲王爵位。雪芹家可能被牵累。雪芹其后曾任内务府笔贴式或在宗学差事。
乾隆八年(癸亥1743) 墨香(1743—1790)生。名额尔赫宜,是敦诚的三叔父。是《红楼梦》最早的爱好者,抄藏者,后来明义即向他借读《红楼梦》。
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6月5日(农历四月二十五)生日这一天又是芒种,到甲戌正好十年。曹雪芹或在应是开始构思撰写红楼梦的。
敦敏16岁。敦诚11岁,入宗学。黄克显,稽查宗学的孙灏,都是诗文名家,给敦敏兄弟较大影响。他两人本是胞兄弟,父亲名瑚玐(1710-1760),但敦诚在15岁时出继给叔叔宁仁为嗣了。他们是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五世孙。敦诚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松亭关做税吏时,有诗寄曹雪芹:“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乾隆十二年 丁卯1747 曹雪芹生活困难,居处有几次迁移。传说他自祖传大宅迁出后,曾住北京西单刑部街,又曾移居崇文门外的卧佛寺,最后约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不得不迁往西郊。敦敏、敦诚与雪芹交好,为曹雪芹的挚交。传说他们兄弟二人有一次带几罐好酒去西山看雪芹,雪芹家贫,无奈之下竟采摘瓜花做下酒菜,此事让敦诚终生难忘,有“瓜花饮酒心头乐”句,脍炙人口。敦敏后来诗中有“燕市哭歌悲遇合”,敦诚诗中有“劝君莫弹食客鈇,劝君莫叩富儿门”,大约都是指曹雪芹这一时期的生活而言。
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 此年前后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应是专心创作,“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八月十四日夜,敦敏、敦诚到宗学与雪芹、卜宅三(浙江人,在宗学担任助教一类职务)饮酒夜话。
约在是年,曹雪芹从北京迁至西郊香山健锐营一带。据说,初住香山四王府和峒峪村中间一带地方,后又迁到香山脚下镶黄旗营的北上坡。在曹雪芹离开宗学之后到去西郊之前还有过一段投亲靠友的辛酸生活。
乾隆年表中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 曹雪芹到西郊后结交了一位好友,姓张,字宜泉,旗人,以教私塾为生。他的家庭多故(从他《分居叹》一诗中可以知道他父母双亡,兄嫂见弃。“亡家剩一身”),嗜吟好饮,坎坷穷愁,孤独愤激。其傲骨壮怀、诙谐放达,与曹雪芹有相似之处,因此二人情投意合。在他的《春柳堂诗稿》中,就有七首诗(如《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废寺原韵》)专门写他跟曹雪芹往来的。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甲戌本前40回本于此年或后诞生。有“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十年辛苦不寻常”字样。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此即二评)“脂砚斋““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甲戌本眉批)”,推算批者当时至少40岁。
曹雪芹友人于景廉(字叔度,江宁人,从征伤足)难于谋生,自京来访。雪芹初次以扎风筝的技术教于他,帮助他解决了生计问题。此事约在是年或稍后。
乾隆二十一年 (丙子1756)脂批于庚辰本第75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斋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靖藏本第四十一回有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
二月,敦诚(时方24岁)因侍亲随任(到山海关税卡做司榷小官)。秋天,敦诚作诗《寄怀曹雪芹》,其中“扬州旧梦久已觉”句下自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疑为其后人所加)”。
乾隆二十三年春(戊寅1758年)曹雪芹又迁徙白家疃。是年未见批语。曹雪芹客夏间迁居白家疃(在西直门外约50里),盖了四间茅屋定居下来,直到去世。据敦敏《瓶湖懋斋记盛》(“懋斋”是敦敏的斋名,“瓶湖”即北京宣武门里西南城角的太平湖)记载:曹雪芹的住处“有小溪阻路,隔岸望之,土屋四间,斜向西南,筑石为壁,断枝为椽,垣堵不齐,户牖不全,而院落整洁,编篱成锦,蔓植杞藤……”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今存“己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庚辰本第20至28回,有署己卯脂砚的眉批共24条。
冬,脂砚斋开始四评《石头记》。现存41整回,2个半回(另有抄配2回,其中三个整回两个半回是发现的)称“脂怡本”(怡亲王府藏本)。“脂怡本”又称“己卯本”。脂评中注明“己卯冬”之批语共24条。
约在是年或后曹雪芹曾南游江宁。南游原因不明,可能是因家住南京60年之久,去看望落户的族人;也可能为其他家务私事。传曹雪芹曾于此时前后任两江总督尹继善(1695-1771)的幕僚。尹继善请雪芹为幕的经过也有待进一步考查。这次去江宁,阅历山川,凭吊旧迹,听话往事,丰富了曹雪芹的生活。
张宜泉有《怀曹芹溪》一诗,当作于雪芹南游期间,诗云:“似历三秋阔,同君一别时。怀人空有梦,见面尚无期。扫径张筵久,封书畀雁迟。何当常聚会,促膝话新诗。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自第五回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应属脂砚斋评。庚辰有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是年未见批语。
初秋,敦敏写过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其中有“故交一别经年阔,往事重提如梦惊”之句,可能是指雪芹南游、经年未归而言。重阳后不久,敦敏偶然到友人明琳家养石轩闲话,“曹君沾别来已一载馀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
可能此时雪芹前妻已死,稍后续娶。
乾隆年表下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秋晓遇雪芹于槐园”,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曹雪芹给敦诚所作《琵琶行传奇》题诗。杨钟羲《雪桥诗话》:敬亭尝为《琵琶亭传奇》一折,曹雪芹(沾)题句有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终。
四月至九月,脂砚斋第五次评注《石头记》。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庚辰本第12至28回,有署壬午畸笏的眉批共45条。
甲戌本第一回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字样的评语。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春,曹雪芹去世。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敦诚《挽曹雪芹》诗两首(据《鹪鹩庵杂记》抄本):四十萧然太瘦生(《四松堂集》刊本作“四十年华付杳冥”),晓风昨日拂铭旌(刊本作“哀旌一片阿谁铭”)。肠回故垅孤儿泣(自注:前数月伊子殇,因感伤成疾)(刊本作“孤儿渺漠魂应逐”,注同),泪迸荒天寡妇声(刊本作“新妇飘零目岂瞑”)。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故人欲有生刍吊(刊本作“故人唯有青山泪”),何处招魂赋楚蘅(刊本作“絮酒生刍上旧垌”)开箧犹存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云。三年下第曾怜我,一病无医竟负君。邺下才人应有恨,山阳残笛不堪闻。他时瘦马西州路,宿草寒烟对落曛。(此首刊本无)
敦敏《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河干指潞河,敦敏家墓地在此,李煦家墓地亦在此。有人说,曹家通州本有典地,其墓地似有在东郊可能)
张宜泉有《伤芹溪居士》(自注: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乾隆三十年 乙酉1765 庚辰本第二十五回有署“乙酉冬雪窗,畸笏老人”眉批一条。
乾隆三十一年 1766丙戌 敦敏任右翼宗学副管。敦诚补授太庙献爵的官职,他自云“承母旨”才做官的,他的母亲1771年死去,他1773年即辞官。同年,敦诚才和永忠相识。永忠1770年任右翼宗学总管,与敦敏共事。
乾隆三十二年 丁亥1767 夏,庚辰本畸笏叟 有批。第十六至二十八回有署“丁亥”“畸笏”得评语(眉批)共27条。 敦诚叔父墨香(《红楼梦》的爱好者,收藏者)把《红楼梦》借给永忠阅读。畸笏二批《石头记》。
靖藏本第二十二回有“此回未补成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畸笏”评语,又有:“……前批知者聊聊(寥寥),(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松?)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评语 畸笏叟
乾隆三十三年 戊子1768 靖藏本第十八回回前有署“戊子孟夏”评语一条 畸笏叟
永忠作《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此三绝句上有瑶华(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乾隆三十六年 辛卯1771 靖藏本第四十二回有注明“辛卯冬日”的评语一条 畸笏叟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曹颙的遗腹子(或名曹天佑)六十岁(若活着)。甲戌本: "甲午八月"“脂砚”有批(时间存疑)。
甲戌本第一回有署“甲午八月(或曰甲午人日)泪笔”的评语一条。属脂评。因为批语中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之说。畸笏三批《石头记》。这是脂批中最晚的年份。
1779 乾隆44己亥 约在同年,敦诚《寄大兄(敦敏)书》中说:“每念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表示对故友的怀念。
1780 乾隆45庚子 敦诚为故人遗作诗文集《闻笛集》题诗,诗中两次提到曹雪芹,一云“诗追李昌谷”,一云“狂于阮步兵”。《闻笛集》中必有雪芹诗文,惜未闻有传本。
1785 乾隆50乙巳 《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脂稿本”,有影印本),这是在程伟元、高鹗活字本(1791)之前的一百廿回旧抄本。其中前八十回的底本是脂砚斋本。
1788 乾隆53戊申 高鹗作七绝一首,题目是《重订红楼梦小说既竣题》: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里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 程伟元、高鹗(约1738—约1815) 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问世。传说为和珅(1750-1799年)主谋。
敦诚卒,五十八岁。
纪念展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属小四合院。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1997年8月,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冯其庸题写馆名。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一处纪念馆。
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一是在喇嘛园的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1641年(清崇德六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 1、《终身误》 爱情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
- 2、《葬花吟》 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
- 3、《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
- 4、《访妙玉乞红梅》 梅花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
- 5、《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天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
- 6、《唐多令·柳絮》 柳树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
- 7、《咏白海棠》 咏物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
- 8、《残菊》 花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
- 9、《薛宝钗咏白海棠》 咏物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
- 10、《咏红梅花得“梅”字》 梅花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
- 11、《芙蓉女儿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
- 12、《香菱咏月·其三》 月亮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
- 13、《菱荇鹅儿水》 春天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
- 14、《临江仙·柳絮》 咏物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
- 15、《咏红梅花得“花”字》 梅花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
- 16、《咏红梅花得“红”字》 梅花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
- 17、《香菱咏月·其二》 月亮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
- 18、《螃蟹咏》 咏物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
- 19、《五美吟·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
- 20、《香菱咏月·其一》 月亮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
- 21、《交趾怀古》 地名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
- 22、《五美吟·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
- 23、《五美吟·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
- 24、《五美吟·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
- 25、《五美吟·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
- 26、《姽婳词》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