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去病(chén qù bìnɡ)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重视戏剧
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作用(《论戏剧之有益》)。在诗歌主张上,陈去病和柳亚子同调推尊“唐音”。1917年,柳亚子受到南社内外的宋诗派的围攻时,陈去病曾奋起支持。他激烈地指责宗法江西诗派的闽派诗人陈宝琛、郑孝胥等,认为“其声益噍杀而厉”。在散文写作上,他反对分门别户,尤其反对桐城派。他说:“文无论古今,总祈一是,义理、词章、考据三者何适而不可,只须用得其当而已,于彼宗派何与乎?”(《五石脂》)
陈去病故居
同里镇三元河畔,有一条石板小街三元街,往西不远处,便是陈去病故居。大门面街临河,罩墙高耸,环静幽静。陈去病故居是一处古朴平常的清代居名,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点平方米,门楣上方原有“孝友旧业”匾额,进门见有半亭、家祠旧迹,百尺楼、浩歌堂等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垣几近残 危房。进门朝东有一月洞门,楣额“绿玉青瑶馆”五字,已是青苔微绿。据载,绿玉青瑶馆初建于1932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
故居原占地二亩二分半,共有房屋42间,大门面西,房屋临河而立,故居内原有楣额“孝友旧业”四字,进门原有半亭,现已不存。宅内主要建筑有浩歌堂、百尺楼、绿玉青瑶馆、书记及家庙等。
故居浩歌堂面阔三间,1920年此屋落成时,陈去病适阅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会,将新屋取名为“浩歌堂”。浩歌堂是陈去病会客之所,堂中原悬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横匾。“女宗共仰”匾系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之母倪老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激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
重视戏剧
陈去病重视戏剧,认为它在鼓动平民、普及社会方面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作用(《论戏剧之有益》)。在诗歌主张上,陈去病和柳亚子同调推尊“唐音”。1917年,柳亚子受到南社内外的宋诗派的围攻时,陈去病曾奋起支持。他激烈地指责宗法江西诗派的闽派诗人陈宝琛、郑孝胥等,认为“其声益噍杀而厉”。在散文写作上,他反对分门别户,尤其反对桐城派。他说:“文无论古今,总祈一是,义理、词章、考据三者何适而不可,只须用得其当而已,于彼宗派何与乎?”(《五石脂》)
陈去病故居
同里镇三元河畔,有一条石板小街三元街,往西不远处,便是陈去病故居。大门面街临河,罩墙高耸,环静幽静。陈去病故居是一处古朴平常的清代居名,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点平方米,门楣上方原有“孝友旧业”匾额,进门见有半亭、家祠旧迹,百尺楼、浩歌堂等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垣几近残 危房。进门朝东有一月洞门,楣额“绿玉青瑶馆”五字,已是青苔微绿。据载,绿玉青瑶馆初建于1932年,距今已有六十多年。
故居原占地二亩二分半,共有房屋42间,大门面西,房屋临河而立,故居内原有楣额“孝友旧业”四字,进门原有半亭,现已不存。宅内主要建筑有浩歌堂、百尺楼、绿玉青瑶馆、书记及家庙等。
故居浩歌堂面阔三间,1920年此屋落成时,陈去病适阅香山的“浩歌行”,欣然神会,将新屋取名为“浩歌堂”。浩歌堂是陈去病会客之所,堂中原悬有“女宗共仰”及“浩歌堂”横匾。“女宗共仰”匾系孙中山先生褒扬陈去病之母倪老
夫人“鞠育教诲,以致于成”而亲笔所题。
百尺楼是陈去病藏书和写作的地方,一楼一底,十分简朴。他所编著的《百尺楼丛书》,即以此楼而定名。绿玉青瑶馆又称堂楼,坐西面东,五楼五底二厢房,共有13间。进堂楼首先扑入眼中的是由近代书法家杨千里先生手书的“绿玉青瑶馆”五个大字镶嵌在楣额中。堂楼北侧及北厢楼系陈去病的卧室和又一个写作的地方。
陈去病墓
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
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坐北朝南,作覆釜形,青砖围砌,水泥封顶,直径5.9米,高2.2米。后筑混凝土罗城,前立碑,设置石供案,铺砌墓道。碑镌柳诒徵所书“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额雕双鹤翱翔。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
▼百尺楼是陈去病藏书和写作的地方,一楼一底,十分简朴。他所编著的《百尺楼丛书》,即以此楼而定名。绿玉青瑶馆又称堂楼,坐西面东,五楼五底二厢房,共有13间。进堂楼首先扑入眼中的是由近代书法家杨千里先生手书的“绿玉青瑶馆”五个大字镶嵌在楣额中。堂楼北侧及北厢楼系陈去病的卧室和又一个写作的地方。
陈去病墓
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
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坐北朝南,作覆釜形,青砖围砌,水泥封顶,直径5.9米,高2.2米。后筑混凝土罗城,前立碑,设置石供案,铺砌墓道。碑镌柳诒徵所书“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额雕双鹤翱翔。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
- 1、《中元节自黄浦出吴淞泛海》 舵楼高唱大江东,万里苍茫一览空。海上波涛回荡极,眼前洲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