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子课本网 > 古诗大全 > 宋代诗人 > 

晏殊的诗

宋代晏殊晏殊(yàn shū)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生平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诗词成就
  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合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
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如柳永、张先等人作品中的那种羁旅愁苦,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决定的。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清人辑有【晏文献遗文】收入【宋四人集】中。
天赋才华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能创作诗,有“神童”之称。景德元年(1004),江南按抚张知白闻知,极力举荐进京。次年,14岁的晏殊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从容应试,援笔立成,受到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第三天复试“赋”时,看题后奏道:此赋题自己以前曾做过,请求另改它题。其诚实与才华,更受到真宗的赞赏,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他学习勤奋,交游持重,深得直使馆陈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试中书,任太常寺奉礼郎。
  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禄寺丞;次年,召试学士院,为集贤校理;三年,任著作佐郎。七年,随真宗祭祀亳州太清宫,赐绯衣银鱼,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太常寺丞。尔后,历任左正言、直史馆、王府记室参军、尚书户部员外郎、太子舍人,权知制诰,判集贤殿。天禧四年(1020),为翰林学士、左庶子。其学识渊博,办事干练,真宗每遇疑难事,常以方寸小纸细书向其咨询。他也将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获真宗采纳,被倚为股肱。
  乾兴元年(1022),年仅12岁的仁宗继位,刘太后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想独揽大权,朝中众官议论纷纷,束手无策。晏殊提出“垂帘听政”的建议,得到大臣们的支持。为此,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加给事中,后任礼部侍郎知审官院、郊礼仪仗使、迁枢密副使。因反对张耆升任枢密使,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被御史弹劾。天圣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后改知应天府。在此期间,他极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庆历三年在宰相任上时,又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自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这就是有名的“庆历兴学”。
官场时光
  明道元年(1032),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赵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庆历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孙甫、蔡襄弹劾,贬为工部尚书知颖州,后又以礼部、刑部尚书知陈州、许州。60岁时以户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63岁知河南,迁兵部尚书,封临淄公。64岁因病回京就医,并留任侍经筵,为皇帝讲授经史,其礼仪、随从均与宰相待遇相同。至和二年(1055)病卒京都开封。仁宗亲往祭奠,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并亲篆其碑曰:“旧学之碑”。
  晏殊虽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但殊举贤不避亲,晏殊为宰相时,富弼为枢密副使,后官拜宰相。
  晏殊在文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撼庭秋》)等佳句广为流传。他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词,大部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136首。他既是导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江西词派的领袖,还是中国诗史上的一位多产诗人。《全宋诗》中收其诗160首、残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仅存散文53篇。有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行于世。世称“抚州八晏”(晏殊、晏几道、晏颖、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
  晏殊在朝为官50多年,但他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时时萦绕于心,其诗作《崇因寺》(在今进贤县境内)、《金柅园》(在今抚州市一中校园内)、《麻姑山》等,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家乡人民对这位“宰相词人”,也是怀念和崇敬的,抚州市城区有一条街被命名为“同叔路”。此外还有“晏殊纪念亭”、“金柅园诗碑”、“二晏桥”(又名“二仙桥”)等。
评价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藏书故实
  景德初(1004)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奉养清俭,好贤,奖掖后进,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欧阳修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到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手校《世说新语》,为当时流传之善本。聚图书盈一室。子晏几道,著名文学家,字叔原。聚书亦多,每逢其家搬迁时,其妻厌恶之,说好像是乞儿子搬漆碗一样。
  • 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宋词精选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
  • 2、《中秋月》 中秋节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
  • 3、《破阵子·春景》 春天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4、《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宋词三百首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
  • 5、《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宋词三百首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
  • 6、《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词三百首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
  • 7、《玉楼春·春恨》 春天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
  • 8、《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夏天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
  • 9、《浣溪沙》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为别莫辞金盏...
  • 10、《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思念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11、《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写景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
  • 12、《蝶恋花》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
  • 13、《清平乐·金风细细》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
  • 14、《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爱情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
  • 15、《破阵子》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
  • 16、《踏莎行·小径红稀》 春天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
  • 17、《破阵子》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
  • 18、《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 春天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
  • 19、《浣溪沙》 绿叶红花媚晓烟。黄蜂金蕊欲披莲。水风深处懒回船。可惜异香珠箔...
  • 20、《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词精选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
  • 21、《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爱情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
  • 22、《山亭柳·赠歌者》 宋词三百首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
  • 23、《踏莎行·碧海无波》 秋天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
  • 24、《踏莎行·祖席离歌》 送别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
  • 25、《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写景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
  • 26、《喜迁莺·花不尽》 友情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
  • 27、《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写景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
  • 28、《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
  • 29、《采桑子》 春风不负东君信,遍拆群芳。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须知一盏...
  • 30、《踏莎行》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
  • 31、《鹊踏枝》 紫府群仙名籍秘。五色斑龙,暂降人间世。海变桑田都不记,蟠桃一...
  • 32、《少年游·重阳过后》 写景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
  • 33、《清平乐》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宴。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萧娘劝我...
  • 34、《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宋词精选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
  • 35、《蝶恋花》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牙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
  • 36、《浣溪沙》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只有醉吟宽别...
  • 37、《踏莎行·细草愁烟》 春天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
  • 38、《破阵子》 忆得去年今日,黄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
  • 39、《渔家傲》 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
  • 40、《浣溪沙》 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拨...
  • 41、《浣溪沙》 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闲役梦魂孤烛...
  • 42、《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春天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
  • 43、《更漏子》 寒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宝...
  • 44、《清平乐》 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劝君绿酒...
  • 45、《采桑子》 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处风帘绣户开。人生乐事...
  • 46、《蝶恋花》 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
  • 47、《木兰花》 紫薇朱槿繁开后。枕簟微凉生玉漏。玳筵初启日穿帘,檀板欲开香满...
  • 48、《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写景 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
  • 49、《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春天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回绣袂...
  • 50、《清平乐》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