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生平
吕温是封建时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开明法学家和法律实践者。吕家为唐代世宦名门,温祖吕延之官至浙江东道节度使,父吕渭官至礼部侍郎,吕温兄弟四人皆有才名,以文学称世。吕温幼年从父学,及长,师事著名学者陆贽研习《春秋》,并从梁肃学诗,诗文为时人赏识。进士及第的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与同时代考取功名的士子一样,吕温在及第后也有几年外出漫游,直至28岁那年才返乡为父守孝。贞元十九年(803年),吕温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并成为王叔文“永贞革新”集团中的一员。第二年,吕温随御史中丞张荐出使吐蕃,留居一年有余。因而,当“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或遭杀戮或被贬僻地,独吕温不仅因外使得免,还缘例晋升户部员外郎。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吕温升任刑部郎中兼侍御史。因与御史中丞窦群、监察御史羊士谔等弹劾宰相李吉甫勾结术士惑乱朝政,先后被贬为均州刺史、道州刺史。一年后又改贬衡州刺史。在道州、衡州任上,吕温打击豪绅、惩治腐败,使二州上下焕然一新,政绩卓著。但在衡州仅年余便病逝任上。柳宗元在《故衡州刺史东平吕君诔》中曾悼他“志不得行,功不得施。……君之卒,二州(指道州、衡州)之人哭者逾月”。好友刘禹锡也说他“年益壮,志益大,遂拔去文字,与隽贤交,重气概,核名实,歆然以致君及物为大欲。每与其徒讲疑考要皇王霸强之术、臣子忠孝之道,出入上下,百千年间,诋诃角逐,叠发连注”。(《吕君集纪》)当是对吕温一生人格、出处、追求的极好概括。吕温逝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十卷(原集已佚,今十卷二百余篇经过了后人的加工整理),后
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吕温一生于政余多所撰作,学问文章颇为时人推重。吕温的法制思想基本承袭了封建正统,在倡导明刑立威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德主刑辅”,即刑罚的施行应服务于“德”,只有“导之以德”,才能使人“迁善远”。他认为,为政者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须做到“修诚”、“任智”、“立威”,且三者应“总而行之,迭收其效”,不能有任何偏废。其中,明刑立威是治国的首要问题,只有“立威”,才能“责人不欺,而人固不敢欺”;“任智”为治,就是要达成“求人不欺,而人亦不能欺”的目的,最终“智达”而“政成”;“修诚”是一种“上德”的理想境界,以此为治,方能取得“不求不欺于人,而人不忍欺”的结果。因而,作为治国者,要想有条不紊地达成这三种理想境界,自身一定要“身有纪律,言有典章;刚包其柔,威克其爱;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在刑罚的实施过程中,吕温还特别强调宽猛互用,“宽则人慢,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施之以宽”。二者相互搭配,相济相补,方能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并且,为了维护法的尊严和公正,他还极力主张废止沿袭已久的“功臣恕死”和“纳粟赎罪”司法恶习。他认为,刑赏是国之大体,为政者理应郑重待之。有功必赏有罪必刑,本是天经地义之事,而若勋臣犯了死罪得以免死,无疑是废刑乱法,鼓励犯罪,于君于臣都是无益的。从君主方面看,“夫其贤如太公,忠如伊尹,唯君知臣,可以勿贰。而遽宥以死罪,是疑其不终,非所以待之以诚,而属君子之心也。若乃猾如狗盗、庸如黥徒,未有罪而先恕之死,是不许其慕生廉耻,自固名节,非所以导之以德,而劝小人之善也”。就为臣者言,“使贤而有功,惊宠惧满,自居无过之地,何恕死为?使愚而有功,已小人之幸,又告以无死,是增骄而启奸,适所谓赏之以祸也。”所以,明君治世,司法定当万众如一,就是对勋臣贵胄,也应“安之以爵禄,护之以纪律,明之以好恶,耸之以祝福”,万不可姑息养奸,遗祸于家国。“恕死”之法,绝非理想社会和明君所该施行的。至如“纳粟赎罪”,吕温更认为这是对法的尊严的挑战。倘使以粟除罪,凶徒贪吏便会肆无忌惮地作恶。因为有粟可纳,免门大开,作奸犯科还有什么顾忌呢?这样一来,朝廷法律定得再严,就是“临以斧铖,驱于鼎镬”,也未必能震慑。吕温的这些法制思想理念虽是针对当时中唐社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来的,其中有的失之片面或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在今天看来,也有不少可取之处。应当说,吕温是封建时代非常难得的一位开明法学家和法律实践者。
历史功绩
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两个主张:①反对“功臣恕死”的规定,认为功不可以不赏,罪不可以不刑;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乃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以罪宠人。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反而会鼓励犯罪,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不可不严肃对待。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但那是“杂霸道而隳王制,昧宏规而狃小利”。以之拜爵,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以之除罪,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是对残贼之徒和□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这样,刑法规定得再严,甚至“临以斧钺,驱于鼎镬”,也是不足以立威的。
▼历史功绩
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两个主张:①反对“功臣恕死”的规定,认为功不可以不赏,罪不可以不刑;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乃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以罪宠人。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反而会鼓励犯罪,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不可不严肃对待。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但那是“杂霸道而隳王制,昧宏规而狃小利”。以之拜爵,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以之除罪,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是对残贼之徒和□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这样,刑法规定得再严,甚至“临以斧钺,驱于鼎镬”,也是不足以立威的。
- 1、《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忧国忧民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
- 2、《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
- 3、《冬夜即事》 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
- 4、《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息驾非穷途,未济岂迷津。独立大河上,北风来吹人。雪霜自兹始,...
- 5、《看浑中丞山桃花初有他客不通晚方得入因有戏赠》 朝来驻马香街里,风度遥闻语笑声。无事闭门教日晚,山桃落尽不胜...
- 6、《吐蕃别馆中和日寄朝中僚旧》 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
- 7、《青海西寄窦三端公》 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从容非所羡,...
- 8、《和舍弟让笼中鹰》 未用且求安,无猜也不残。九天飞势在,六月目睛寒。动触樊笼倦,...
- 9、《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凝情在正始,...
- 10、《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郑相公》 禁门留骑吹,内省正衣冠。稍辨旂常色,尚闻钟漏残。九天炉气暖,...
- 11、《白云起封中诗(题中用韵,六十字成)》 封开白云起,汉帝坐斋宫。望在泥金上,疑生秘玉中。攒柯初缭绕,...
- 12、《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
- 13、《蕃中拘留岁馀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 蓬转星霜改,兰陔色养违。穷泉百死别,绝域再生归。镜数成丝发,...
- 14、《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 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
- 15、《和舍弟惜花绝句(时蕃中使回)》 去年无花看,今年未看花。更闻飘落尽,走马向谁家。...
- 16、《奉和武中丞秋日台中寄怀简诸僚友》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不仁恒自远,...
- 17、《终南精舍月中闻磬声诗(题中用韵,六十字成)》 月峰禅室掩,幽磬静昏氛。思入空门妙,声从觉路闻。泠泠满虚壑,...
- 18、《宗礼欲往桂州,苦雨因以戏赠》 农人辛苦绿苗齐,正爱梅天水满堤。知汝使车行意速,但令骢马著鄣...
- 19、《二月一日是贞元旧节有感绝句寄黔南窦三洛阳卢七》 同事先皇立玉墀,中和旧节又支离。今朝各自看花处,万里遥知掩泪...
- 20、《道州敬酬何处士怀郡楼月夜之作》 清质悠悠素彩融,长川迥陆合为空。佳人甚近山城闭,夏夜相望水镜...
- 21、《道州弘道县主簿知县三年颇著廉慎秩满…赴衡州题其厅事》 为理赖同力,陟明非所任。废田方垦草,新柘未成阴。术浅功难就,...
- 22、《刘郎浦口号》 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幄黄金。谁将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
- 23、《题阳人城》 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
- 24、《奉敕祭南岳十四韵》 皇家礼赤帝,谬获司风域。致斋紫盖下,宿设祝融侧。鸣涧惊宵寐,...
- 25、《岳阳怀古》 晨飙发荆州,落日到巴丘。方知刳剡利,可接鬼神游。二湖豁南浸,...
- 26、《道州奉寄襄阳裴相公》 悠悠世路自浮沉,岂问仁贤待物心。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
- 27、《初发道州答崔三连州题海阳亭见寄绝句》 吏中习隐好跻攀,不扰疲人便自闲。闻说殷勤海阳事,令人转忆舜祠...
- 28、《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意气曾倾四国豪,偶来幽寺息尘劳。严陵钓处江初满,梁甫吟时月正...
- 29、《道州将赴衡州酬别江华毛令》 布帛精粗任土宜,疲人识信每先期。明朝别后无他嘱,虽是蒲鞭也莫...
- 30、《赠友人》 南山双乔松,擢本皆千寻。夕流膏露津,朝被青云阴。负雪出深涧,...
- 31、《闻砧有感》 千门俨云端,此地富罗纨。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
- 32、《回风有怀》 银宫翠岛烟霏霏,珠树玲珑朝日晖。神仙望见不得到,却逐回风何处...
- 33、《赋得失群鹤》 杳杳冲天鹤,风排势暂违。有心长自负,无伴可相依。万里宁辞远,...
- 34、《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 遐视轻神宝,传归属圣猷。尧功终有待,文德本无忧。坐受朝汾水,...
- 35、《衡州早春偶游黄溪口号》 偶寻黄溪日欲没,早梅未尽山樱发。无事江城闭此身,不得坐待花间...
- 36、《衡州登楼望南馆临水花,呈房戴段李诸公》 夭桃临方塘,暮色堪秋思。托根岂求润,照影非自媚。罥挂青柳丝,...
- 37、《春日游郭驸马大安亭子》 戚里容闲客,山泉若化成。寄游芳径好,借赏彩船轻。春至花常满,...
- 38、《江陵酒中留别坐客》 寻常纵恣倚青春,不契心期便不亲。今日烟波九疑去,相逢尽是眼中...
- 39、《送段九秀才归澧州》 湘南孤白芷,幽托在清浔。岂有馨香发,空劳知处深。摧贤路已隔,...
- 40、《奉送范司空赴朔方(得游字)》 筑坛登上将,膝席委前筹。虏灭南侵迹,朝分北顾忧。抗旌回广漠,...
- 41、《题从叔园林》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樵歌依野草,僧语过长林。鸟向花间井,...
- 42、《风叹》 青海风,飞沙射面随惊蓬。洞庭风,危墙欲折身若空。西驰南走有何...
- 43、《读小弟诗有感,因口号以示之》 忆吾未冠赏年华,二十年间在咄嗟。今来羡汝看花岁,似汝追思昨日...
- 44、《风咏》 微风生青蘋,习习出金塘。轻摇深林翠,静猎幽径芳。掩抑时未来,...
- 45、《郡内书怀寄刘连州窦夔州》 朱邑何为者,桐乡有古祠。我心常所慕,二郡老人知。...
- 46、《道州秋夜南楼即事》 谁念独坐愁,日暮此南楼。云去舜祠闭,月明潇水流。猿声何处晓,...
- 47、《病中自户部员外郎转司封》 羸卧承新命,优容获所安。遣儿迎贺客,无力拂尘冠。偃仰晴轩暖,...
- 48、《赠友人》 南山双乔松,擢本皆千寻。夕流膏露津,朝被青云阴。负雪出深涧,...
- 49、《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一沾太常第,十过潼关门。志力且虚弃,...
- 50、《蕃中拘留岁馀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 蓬转星霜改,兰陔色养违。穷泉百死别,绝域再生归。镜数成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