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敬之(yánɡ jìnɡ zhī)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尚儒术,以敬之代郑覃为国子祭酒。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尝为《华山赋》以示韩愈,愈称许之,一时传布士林。李德裕对之尤为咨赏。爱赏文人,每每得其诗文,孜孜玩讽。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官至工部尚书兼祭酒,卒。敬之以文学名播当时,好与士类交接,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比之为当代贾、马。李贺、项斯、濮阳愿皆为其忘年之交。敬之诗以赠项斯一诗著名。《赠项斯》诗以热情推奖后辈而名传至今(具见阿袁《唐诗故事. 逢人说项善何多》)。“到处逢人说项斯”,也是写实。所作《华山赋》最为驰名,尤为韩愈、李德裕所赏。《全唐诗》存录其诗二首、断句四。《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七首、断句六。
野史逸闻
杨敬之的儿子就是江西的观察使。江西应举时,杨敬之年龄大了,心中十分急切。这时正值晚秋,他忽然梦见新榜上公布的四十名进士,历历可数。他刚看了一半,便见到了自己儿子的名字。儿子后面的那个姓濮阳,而名字看不清。他醒来之后大喜,寻访于读书人集中的地方,人们说有个叫濮阳愿的人,文章写得特别好,且颇有名气。当时朝廷急于遍访山林草泽的高人逸士,早已经是被选入试的秀才了。于是,杨敬之找到他住的地方,那人说自己是福建人,从未到过京城。杨敬之嘱咐儿子说:"你听好了,等你到了京城,要和他往来交朋友,我的那个梦才能应验。"杨敬之在灞上送客,客人还没到,在旅馆里休息。这时,有个人从远方而来,杨敬之试探着询问,才知道他是个贡士。又问他从哪里来,回答说福建。"你贵姓?""我姓濮阳。""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愿。"杨敬之长叹一声道:"真是苍天有灵呵。不然,怎么会做了那样的梦,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呢?"随即让儿子来见。濮阳有些顾虑尚犹豫不决时,杨敬之之子杨戴已经带着书本进来了。他开始观察濮阳其人,只见他眉清目秀;再谈话,只见他谈吐稳健。最后,又翻阅了他的文章,写得十分精妙。杨敬之问他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回答说就准备住在这里。杨敬之把他的随从都打发走了,将他安置在学校里,命儿子跟他朝夕相处。这年冬天,杨敬之称赞濮阳学问高深,完全可以与公卿们相比,如果天理和人情相合,他一定能够及第。不料,就在考试前几天,濮阳却在一天晚间暴病而死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尚儒术,以敬之代郑覃为国子祭酒。未几,兼太常少卿。是日,二子戎、戴登科,时号“杨家三喜”。尝为《华山赋》以示韩愈,愈称许之,一时传布士林。李德裕对之尤为咨赏。爱赏文人,每每得其诗文,孜孜玩讽。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官至工部尚书兼祭酒,卒。敬之以文学名播当时,好与士类交接,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等比之为当代贾、马。李贺、项斯、濮阳愿皆为其忘年之交。敬之诗以赠项斯一诗著名。《赠项斯》诗以热情推奖后辈而名传至今(具见阿袁《唐诗故事. 逢人说项善何多》)。“到处逢人说项斯”,也是写实。所作《华山赋》最为驰名,尤为韩愈、李德裕所赏。《全唐诗》存录其诗二首、断句四。《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七首、断句六。
野史逸闻
杨敬之的儿子就是江西的观察使。江西应举时,杨敬之年龄大了,心中十分急切。这时正值晚秋,他忽然梦见新榜上公布的四十名进士,历历可数。他刚看了一半,便见到了自己儿子的名字。儿子后面的那个姓濮阳,而名字看不清。他醒来之后大喜,寻访于读书人集中的地方,人们说有个叫濮阳愿的人,文章写得特别好,且颇有名气。当时朝廷急于遍访山林草泽的高人逸士,早已经是被选入试的秀才了。于是,杨敬之找到他住的地方,那人说自己是福建人,从未到过京城。杨敬之嘱咐儿子说:"你听好了,等你到了京城,要和他往来交朋友,我的那个梦才能应验。"杨敬之在灞上送客,客人还没到,在旅馆里休息。这时,有个人从远方而来,杨敬之试探着询问,才知道他是个贡士。又问他从哪里来,回答说福建。"你贵姓?""我姓濮阳。""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愿。"杨敬之长叹一声道:"真是苍天有灵呵。不然,怎么会做了那样的梦,就遇到了这样的事呢?"随即让儿子来见。濮阳有些顾虑尚犹豫不决时,杨敬之之子杨戴已经带着书本进来了。他开始观察濮阳其人,只见他眉清目秀;再谈话,只见他谈吐稳健。最后,又翻阅了他的文章,写得十分精妙。杨敬之问他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回答说就准备住在这里。杨敬之把他的随从都打发走了,将他安置在学校里,命儿子跟他朝夕相处。这年冬天,杨敬之称赞濮阳学问高深,完全可以与公卿们相比,如果天理和人情相合,他一定能够及第。不料,就在考试前几天,濮阳却在一天晚间暴病而死
。杨敬之又是惋惜又是惊骇。在整理遗物时,杨敬之才发现濮阳几乎一无所有,而且离家乡又相当远,经过一番奔走,才将他的遗骨送回了福建。然后,他对儿子说:"我的梦不灵,你的这一名,恐怕也保不住了!"第二年,他的儿子考中了进士,而没有濮阳的名字。初夏,将公文送到吏部之后,宰相说道:"前辈重族有名望,声名显赫,轻官职的。号称竹林七贤,如陈留的阮籍,沛国的刘伶,河间的向秀等,才被人称为高士呵。"当年,到慈恩寺题名,每个中举的人都写的是自己的族望。题完之后,杨敬之在塔下散步,抬头看了一眼后说:"弘农县的杨戴,濮阳县的吴当,真是恍然如当年梦见的一样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