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久(zhānɡ kě jiǔ)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作品
张可久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灵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
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版本传世。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社”。
生平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张可久(约1270~1348以后)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作品
张可久存世作品现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数量为有元之冠,为元代传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现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个人作品占朝代作品总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元代220多位作家中,有散曲集传世的只有张养浩、乔吉和张可久三人,但其他两人都是在临死前或死后才刊行于世。而张可久不仅在元代已有四本散曲集传世(钟嗣成《灵鬼簿》记载,“有《今乐府》盛行于世,又有《吴盐》、《苏堤渔唱》”,另有胡存善编《小山乐府》),在元曲选集《阳春白雪》和《乐府群英》中,张可久入选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这说明他的作品在元代已获得了广泛的欢迎,甚至连元武宗在皇宫赏月时也令宫女传唱他的散曲。
散曲集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张小山北曲联乐府》等版本传世。
明朝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称张可久为“词林之宗匠”,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社”。
生平
人生坎坷,生平事迹不详,浙江庆原路(路治今浙江宁波)人。曾多次做路吏这样的下级官吏,后以路吏转首领官(以上见曹楝亭本《录鬼簿》)。钱惟善《江月松风集》中有《送张小山之桐庐典史》诗,可知其又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尚为昆山幕僚(见李祁《云阳集·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犹在世。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曾漫游江南之名胜古迹,足迹遍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一带,晚年隐居在杭州一带。
成就
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
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曲,元世已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三种行于世(见曹本《录鬼簿》),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编有《小山乐府》(同上)。今存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其数量为元人之冠。小山亦能诗,见于《元诗选》癸集,然以散曲盛称于世。元·高栻《双调·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称其“才华压尽香奁句,字字清殊”,“价等连城玉,名重《长门赋》”;大食惟寅《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称其“声传南国,名播中州”。明·贾仲明补《录鬼簿》挽词,称“照耀乾坤《今乐府》,《苏堤渔唱》文相助,又《吴盐》余意续”,“荆山玉,合浦珠,压倒群儒”(天一阁本《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瑶天笙鹤”,又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才;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明·李开先序乔吉、张可久二家小令,谓“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王骥德《曲律》则辩云:“李则(王)实甫,杜则(马)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清·刘熙载《艺概》称乔、张“两家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惟张尤翛然独远耳”。今人或有以为小山曲风雅丽,其曲作有“不脱词境”、“词曲间几乎一致”者,但亦肯定“小山一人造境,亦散曲中清华一派之所由立也”(任讷《曲谐》)。
部分作品如〔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等抒发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卖花声〕《怀古》等曲写百姓的痛苦和世道的险恶。这类作品充满愤世嫉俗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他的小山散曲的又一内容是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中的情景。“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不少唱和之作,显得平庸。虽有愤懑和不满,但仍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散曲前期创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的创作实践在曲风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范。
地位
张可久早年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有交往,曾互相作曲唱和。而他的散曲里涉及的是隐居和游荡的江湖生活,正如他自己所形象概括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使他抑郁悲伤,向往归隐。因此,描写归隐生活的景和情在作品中就显得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到70岁尚任小吏“昆山县幕僚”;80岁还任“监税松源”,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平,都表现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在散曲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元代前期,散曲家时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力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以丰富多彩而又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鲜花中的奇葩。《录鬼簿》把张可久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专攻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能得乐府遗妙。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当时即已集成。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占元散曲的五分之一。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又有天一阁本《小山乐府》共六卷。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被誉为“词林之宗匠”。清代诗论家刘熙载推崇他为“曲家翘楚”。他的散曲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锻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诗词作法,籍以入于典雅。许光治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唐宋之秀”(《江山风月情·自序》)。李开仙《小山小令序》评小山乐府,谓如瑶天笙鹤,有不食烟火气,可称之为“曲仙”。
▼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
张毕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为多产的散曲大家,也是元曲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在世时便享有盛誉。其作品风格多样“或咏自然风光、或述颓放生活、或为酬作、或写闺情”,是元代散曲中“清丽派”的代表作家。其散曲,元世已有《今乐府》、《苏堤渔唱》、《吴盐》三种行于世(见曹本《录鬼簿》),且胡正臣子胡存善已编有《小山乐府》(同上)。今存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其数量为元人之冠。小山亦能诗,见于《元诗选》癸集,然以散曲盛称于世。元·高栻《双调·殿前欢《题小山苏堤渔唱》称其“才华压尽香奁句,字字清殊”,“价等连城玉,名重《长门赋》”;大食惟寅《双调·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称其“声传南国,名播中州”。明·贾仲明补《录鬼簿》挽词,称“照耀乾坤《今乐府》,《苏堤渔唱》文相助,又《吴盐》余意续”,“荆山玉,合浦珠,压倒群儒”(天一阁本《录鬼簿》)。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瑶天笙鹤”,又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真可谓不羁之才;若被太华之仙风,招蓬莱之海月,诚词林之宗匠也,当以九方皋之眼相之”。明·李开先序乔吉、张可久二家小令,谓“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王骥德《曲律》则辩云:“李则(王)实甫,杜则(马)东篱,始当;乔、张,盖长吉、义山之流”。清·刘熙载《艺概》称乔、张“两家固同一骚雅,不落俳语,惟张尤翛然独远耳”。今人或有以为小山曲风雅丽,其曲作有“不脱词境”、“词曲间几乎一致”者,但亦肯定“小山一人造境,亦散曲中清华一派之所由立也”(任讷《曲谐》)。
部分作品如〔庆东原〕《和马致远先辈韵》等抒发穷通无定,世态炎凉的感慨;〔卖花声〕《怀古》等曲写百姓的痛苦和世道的险恶。这类作品充满愤世嫉俗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黑白颠倒、贤愚不分的现实。他的小山散曲的又一内容是向往归隐,描写归隐生活中的情景。“依松涧,结草庐,读书声翠微深处。”张可久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不少唱和之作,显得平庸。虽有愤懑和不满,但仍表现出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曲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其作品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表现了闲适散逸的情趣,同时吸收了诗词的声律,句法及辞藻到散曲中,形成一种清丽而不失自然的风格。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享誉当时,是一代曲风转捩的关键人物。元散曲前期创作崇尚自然真率,后期则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的创作实践在曲风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其散曲在后期被视为典范。
地位
张可久早年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有交往,曾互相作曲唱和。而他的散曲里涉及的是隐居和游荡的江湖生活,正如他自己所形象概括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
张可久长期为吏的身世,对他的创作很有影响。生活的坎坷使他抑郁悲伤,向往归隐。因此,描写归隐生活的景和情在作品中就显得多一些。“归隐”虽然是一个传统题材,而对张可久来说,有其特殊的、深切的思想内涵:他一生奔波于宦海,到70岁尚任小吏“昆山县幕僚”;80岁还任“监税松源”,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结交的多为官员和文人,因此生活面比较狭窄,作品内容不够广阔。他有不少唱和之作,不论在思想上或艺术上都显得平庸;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经历,又决定了他的生活态度比较顺从,虽有愤懑和不平,都表现一种“怨而不怒”的色彩。
张可久在散曲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元代前期,散曲家时尚自然真率,后期追求清丽雅正。张可久在这划时代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他力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以丰富多彩而又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鲜花中的奇葩。《录鬼簿》把张可久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他专攻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能得乐府遗妙。
张可久的散曲作品,当时即已集成。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共存小令855首,套数9篇,占元散曲的五分之一。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又有天一阁本《小山乐府》共六卷。
张可久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被誉为“词林之宗匠”。清代诗论家刘熙载推崇他为“曲家翘楚”。他的散曲主要的艺术特点是: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锻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诗词作法,籍以入于典雅。许光治说他“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唐宋之秀”(《江山风月情·自序》)。李开仙《小山小令序》评小山乐府,谓如瑶天笙鹤,有不食烟火气,可称之为“曲仙”。
- 1、《塞鸿秋·春情》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
- 2、《卖花声·怀古》 咏史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
- 3、《清江引·秋怀》 秋天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
- 4、《清江引·春思》 春天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
- 5、《水仙子·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 6、《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
- 7、《折桂令·九日》 写景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
- 8、《普天乐·秋怀》 秋天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 9、《湘妃怨·次韵金陵怀古》 朝朝琼树后庭花,步步金莲潘丽华,龙蟠虎踞山如画。伤心诗句多,...
- 10、《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写景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兴...
- 11、《人月圆·会稽怀古》 地名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神...
- 12、《寨儿令·次韵怀古》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
- 13、《【双调】湘妃怨_武夷山中落》 武夷山中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满药田。流金古像开香殿,步虚...
- 14、《风入松·九日》 花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
- 15、《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雨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
- 16、《满庭芳·客中九日》 重阳节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 17、《【正宫】汉东山》 骑鲸沧海汲,高枕白云窝。人生梦南柯,睡觉来也未哥,积玉堆金待...
- 18、《【双调】落梅风_玉果山先上》 玉果山先上寻梅随明月,过小桥,记年时杖藜曾到。倚东风一枝斜更...
- 19、《【双调】清江引_张子坚席上》 张子坚席上云林隐居人未知,且把柴门闭。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 20、《【中吕】满庭芳_碧山丹房闲》 碧山丹房闲闲道隐,玄玄妙门,怪怪山人。予生自有神仙分,何必寻...
- 21、《【中吕】山坡羊_春日二首芙》 春日二首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槽前唱。锦生香,翠成...
- 22、《【双调】清江引_独酌玉笛一》 独酌玉笛一声天地愁,便觉梅花瘦。寒流清浅时,明月黄昏后,独醉...
- 23、《【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忆别花见羞,泪凝眸,别时语言不应日。柳下秦讴,马上吴钩,何处...
- 24、《【中吕】满庭芳_感兴简王公》 感兴简王公实光阴有几?休寻富贵,便省别离。相逢几个人百岁,归...
- 25、《【中吕】红绣鞋_题惠山寺舌》 题惠山寺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旧刻漫漶看新碑。林写传梵...
- 26、《【双调】殿前欢_春晚怨春迟》 春晚怨春迟,夜来风雨妒芳菲。西湖云锦吴山翠,正好传杯。兰舟画...
- 27、《【中吕】红绣鞋_怀古金字淡》 怀古金字淡桥空柳浪,翠微深门掩苔墙,两袖波光钓斜阳。孤山花已...
- 28、《【中吕】齐天乐过红衫儿》 道情二首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误。读书,图,驷马高车,但沾著...
- 29、《【双调】庆东原_春日莺啼昼》 春日莺啼昼,人倚楼,酒痕淹透香罗袖。蔷薇水蘸手,荔枝浆爽口,...
- 30、《【双调】殿前欢_次韵桂婆婆》 次韵桂婆婆,云娘行酒雪儿歌。倚南楼唤起东山卧,同入无何。停杯...
- 31、《【商调】梧叶儿_春日感怀闲》 春日感怀闲罗扇,坠锦囊,尘满碧纱窗。燕语鸟衣巷,花开白玉堂,...
- 32、《【中吕】普天乐_西湖即事蕊》 西湖即事蕊珠宫,蓬莱洞,青松影里,红藕香中。千机云锦重,一片...
- 33、《【中吕】喜春来_鉴湖春日雁》 鉴湖春日雁啼秋水移冰柱,蚁泛春波倒玉壶,绿杨花谢燕将雏。人笑...
- 34、《【商调】梧叶儿_春日郊行长》 春日郊行长空雁,老树鸦,离思满烟沙。墨淡淡王维画。柳疏疏陶令...
- 35、《【商调】梧叶儿_次韵鸳鸯浦》 次韵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
- 36、《【双调】殿前欢_春游上花台》 春游上花台,落红沾满绿罗鞋。谁家庭院秋千外,兰麝裙钗。我闲将...
- 37、《【双调】风入松_九日哀筝一》 九日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蝶双双为我留...
- 38、《【越调】天净沙_行边宿国幽》 行边宿国幽禽疫耸双肩,晚花香褪妆钿,月淡烟寒水浅。远河如练。...
- 39、《【越调】寨儿今_春晚次韵红》 春晚次韵红渐稀,绿将肥,一声杜鹃残梦里。踏雪寻梅,看到荼蘼,...
- 40、《【正宫】小梁州》 春游晚归玉壶春水浸晴霞,景物奢华。彩船歌管间琵琶,青旗挂,沽...
- 41、《【正宫】醉太平_伤春烟消宝》 伤春烟消宝鸭,字篆银蜗,伤春心事付琵琶,误平康过马。玉容泪湿...
- 42、《【双调】水仙子_维扬遇雪芦》 维扬遇雪芦汀渐渐蟹行沙,梅月昏昏鹤到家,梨云冉冉蝶初化。透朱...
- 43、《【中吕】朝天子_湖上瘿杯,》 湖上瘿杯,玉醅,梦冷芦花被。风清月白总相宜,乐在其中矣。寿过...
- 44、《【双调】得胜令_银烛照黄昏》 银烛照黄昏,金屋贮佳人。酒醉三更后,花融一夜春。恩情,怕有些...
- 45、《【中吕】粉蝶儿_春思花落春》 春思花落春归,怨啼红杜鹃声脆,遍园林景物狼籍。草茸茸,花朵朵...
- 46、《【中吕】朱履曲_归兴堂上先》 归兴堂上先生解印,松边雅子迎门,归来不管晋无人。蓉花新伴等,...
- 47、《【正宫】端正好_渔乐钓艇小》 渔乐钓艇小苫寒波,蓑笠软遮风雨,打鱼人活计萧疏。侬家鹦鹉洲边...
- 48、《【中吕】上小楼_题钓台》 题钓台亭台土花,江山图画。遁迹烟霞,罢念荣华,间别官家。泥布...
- 49、《【仙吕】太常引》 姑苏台赏雪断塘流水洗凝脂,早起索吟诗。何处觅西施?垂杨柳萧萧...
- 50、《【黄钟】人月圆_春日次韵罗》 春日次韵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