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语文下册(2025春季版)(部编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2025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2025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2025版)(粤教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历史下册(2025年最新版)(部编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北京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025年最新版)(部编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2025最新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2025最新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2025最新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人教中图版)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 高三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图中华版)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一册(中图中华版)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二册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 高一地理必修2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 高三语文选修 鲁迅作品选读
- 高三语文选修 写作
- 高二数学必修4
- 高一地理必修1
- 高二数学必修3
- 高一英语上学期 模块1
- 高三英语下学期 模块11
- 高三英语上学期 模块9
- 高三数学选修4-5
- 高二英语下学期 模块7
- 《谕亲友》
- 《池上即事》
- 《闲园独赏(因梦得所寄蜂鹤之咏,因成此篇以和之)》
- 《池上二绝》
- 《初入香山院对月(太和六年秋作)》
-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 《老夫》
-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 《喜杨六侍御同宿(一喜下有与字)》
- 《三月三日》
- 《二月二日》
- 《早春即事》
- 《家园三绝》
-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
- 《杨六尚书新授东川节度使,代妻戏贺兄嫂二绝》
- 《惜春赠李尹》
- 《题酒瓮呈梦得》
- 《初冬月夜得皇甫泽州手札并诗数篇因遣报书偶题长句》
- 《奉酬淮南牛相公思黯见寄二十四韵(每对双关分叙两意)》
- 《偶于维扬牛相公处觅得筝筝未到先寄诗来走笔戏答》
-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
- 《晓眠后寄杨户部》
- 《尝酒听歌招客》
- 《又戏答绝句(来句云不是道公狂不得,恨公逢我不教狂)》
- 《闲吟赠皇甫郎中亲家翁(新与皇甫结姻)》
- 《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在怀见寄十四韵》
- 《冬夜对酒寄皇甫十》
- 《送卢郎中赴河东裴令公幕》
- 《幽居早秋闲咏》
- 〖寒食节〗 “落花夜雨辞寒食。尘香明日城南陌。”
- 〖寒食节〗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 〖寒食节〗 “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
- 〖寒食节〗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 〖寒食节〗 “鹭窥芦箔水,鸟啄纸钱风。”
- 〖清明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清明节〗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 〖清明节〗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 〖清明节〗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 〖清明节〗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 〖清明节〗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 〖清明节〗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 〖清明节〗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 〖清明节〗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 〖清明节〗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 〖清明节〗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 〖清明节〗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 〖清明节〗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 〖清明节〗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 〖清明节〗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 〖清明节〗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 〖清明节〗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 〖清明节〗 “东风惆怅欲清明,公子桥边沉醉。”
- 〖清明节〗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 〖清明节〗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 〖清明节〗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 〖清明节〗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
- 〖端午节〗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端午节〗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端午节〗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