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七年级历史上册目录
封面/前言/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轫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2课 原始农耕的形成
第4课 商周文化的瑰宝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拓展
第5课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第6课 生产技术的进步
第7课 文化思想的繁荣
第三单元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
第10课 帝国分裂与民族融合
第11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2课 文化与宗教
第四单元 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
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
第14课 繁盛的经济
第15课 民族团结与中外交流
第16课 唐代的诗与画
第五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
第17课 两宋新格局
第18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19课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
第20课 辽阔帝国的统治
第21课 三大发明的进步与传播
第22课 宋词与元曲
第六单元 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
第23课 专制皇权的强化
第24课 文明的交流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
第26课 边疆的巩固
第27课 文学与科技
第28课 禁锢与封闭
附录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古代史大事图表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发轫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曙光
第2课 原始农耕的形成
第4课 商周文化的瑰宝
第二单元 中华文明的拓展
第5课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第6课 生产技术的进步
第7课 文化思想的繁荣
第三单元 大一统帝国与多民族融合
第10课 帝国分裂与民族融合
第11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2课 文化与宗教
第四单元 繁荣昌盛的隋唐文明
第13课 统一的隋唐时代
第14课 繁盛的经济
第15课 民族团结与中外交流
第16课 唐代的诗与画
第五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宋元文明
第17课 两宋新格局
第18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19课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
第20课 辽阔帝国的统治
第21课 三大发明的进步与传播
第22课 宋词与元曲
第六单元 拓展与停滞的明清文明
第23课 专制皇权的强化
第24课 文明的交流
第25课 工商业城镇的繁荣
第26课 边疆的巩固
第27课 文学与科技
第28课 禁锢与封闭
附录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古代史大事图表
- 六年级语文下册(2025春季版)(部编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2025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2025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2025版)(粤教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八年级物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历史下册(2025年最新版)(部编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北京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025年最新版)(部编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2025最新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2025最新版)
- 七年级生物下册(2025最新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七年级数学下册(2025年最新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高一信息技术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人教中图版)
- 高二化学选修1
- 高三地理选修4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 高三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中图中华版)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一册(中图中华版)
- 高三地理选修3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二册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 高三地理选修2
- 高三语文选修 鲁迅作品选读
- 高三语文选修 写作
- 高二数学必修4
- 高一化学必修2
- 高二数学必修3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6 视唱练耳
- 高一英语上学期 模块1
- 《留别关东旧游》
- 《中秋旅舍(一作中秋旅舍书怀)》
- 《老圃堂(一作曹邺诗)》
- 《蜀路》
- 《柳枝词五首》
- 《偶题》
- 《许州旌节到作》
- 《僧窗》
- 《野园》
- 《赠解诗歌人》
- 《春咏》
- 《寒食日题》
- 《和府帅相公》
- 《和友人寄怀》
- 《赠欧阳秀才》
- 《早秋归》
-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
- 《感寓》
- 《塞上作》
- 《旅中早秋》
- 《闰三月》
- 《句》
- 《赠无表禅师》
- 《登城》
-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 《宿日观东房诗》
- 《重阳宴东观山亭和从事卢顺之》
- 《续梦中十韵》
- 《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诏祭岳见寄》
- 《享太庙乐章》
- 〖春天〗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 〖春天〗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 〖春天〗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春天〗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 〖春天〗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 〖春天〗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 〖春天〗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春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写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写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写景〗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写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写景〗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写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写景〗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写景〗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 〖写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写景〗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写景〗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 〖写景〗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 〖写景〗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写景〗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写景〗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写景〗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写景〗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 〖写景〗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 〖写景〗 “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
- 〖写景〗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写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写景〗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