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目录
封面/前言/目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附录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附录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上一章节: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上一页|下一页 下一章节: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注:本站提供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中国历史 第一册历史(部编版)电子版书本导航,供中小学、历史培训机构以及历史家教老师备课,七年级学生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成绩。由于我们不存储课本图片,点击上方图片将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进行阅读,若是您发现链接失效,可发邮件跟我们反馈。
- 三年级英语下册(2025年版)(大同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年版)(大同版)
- 一年级数学上册(2024年版)
- 三年级英语下册(2025年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高三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5 三维设计与创意(人教中图版)
- 高二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1 数据与数据结构(人教中图版)
-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部编版)
- 高三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一册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二册(中华版)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 高二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 高三地理图册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高一地理图册必修 第一册
- 高一物理必修 第二册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3 舞蹈表演
- 高一音乐必修5 音乐与舞蹈
- 高一音乐必修1 音乐鉴赏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3 舞蹈表演(粤教花城版)
- 高一音乐必修5 音乐与舞蹈(粤教花城版)
- 高一音乐必修1 音乐鉴赏(粤教花城版)
- 高一体育必修 全一册
- 《即日》
- 《深宫》
- 《和友人戏赠二首(一作和令狐八戏题)》
- 《闻歌》
- 《银河吹笙》
- 《乱石》
- 《别智玄法师》
- 《代董秀才却扇》
- 《哀筝》
- 《洞庭鱼》
- 《镜槛》
- 《即目》
- 《安定城楼》
-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
- 《华师》
- 《白云夫旧居》
- 《歌舞》
-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 《初食笋呈座中》
- 《残花》
- 《赠从兄阆之》
- 《即目》
- 《流莺》
- 《访人不遇留别馆》
- 《效徐陵体赠更衣》
- 《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
- 《樱桃花下》
- 《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 《凤》
- 《房君珊瑚散》
- 〖伤感〗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 〖伤感〗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 〖伤感〗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
- 〖伤感〗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 〖伤感〗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
- 〖伤感〗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
- 〖伤感〗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 〖伤感〗 “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 〖伤感〗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 〖伤感〗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 〖伤感〗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 〖伤感〗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 〖伤感〗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 〖伤感〗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 〖伤感〗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
- 〖伤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 〖伤感〗 “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 〖伤感〗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 〖伤感〗 “老景萧条,送君归去添凄断。”
- 〖伤感〗 “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
- 〖伤感〗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
- 〖伤感〗 “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
- 〖伤感〗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 〖伤感〗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
- 〖伤感〗 “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
- 〖伤感〗 “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
- 〖伤感〗 “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 〖伤感〗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 〖伤感〗 “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 〖伤感〗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