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目录
封面/前言/目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附录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附录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上一章节: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上一页|下一页 下一章节: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注:本站提供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中国历史 第一册历史(部编版)电子版书本导航,供中小学、历史培训机构以及历史家教老师备课,七年级学生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成绩。由于我们不存储课本图片,点击上方图片将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进行阅读,若是您发现链接失效,可发邮件跟我们反馈。
- 八年级化学全一册(2024版)
- 八年级物理上册(2024版)
- 八年级化学全一册(2024版)
- 八年级物理上册(2024版)
- 八年级化学全一册(2024版)
- 七年级地理图册上册(2024版)
- 六年级地理图册上册(2024版)
- 六年级音乐上册(2024版)
- 六年级科学上册(2024版)
- 七年级地理上册(2024版)
- 六年级地理上册(2024版)
- 六年级美术上册(2024版)
- 六年级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2024版)(部编版)
- 六年级音乐上册(2024版)
- 六年级英语上册(2024版)
- 六年级数学上册(2024版)
- 六年级美术上册(2024版)
- 六年级语文上册(2024版)(部编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 高一生物必修1
- 高一化学必修1
- 高二地理选修3
- 高三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 高一数学必修 第二册
- 高二语文必修5
- 高三英语选修11
-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 高二地理必修3
- 高一地理必修 第一册
- 高二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部编版)
- 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
- 高三英语选修10
- 高一地理必修1
- 高三数学选修4-5
-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编版)
- 高三英语选修9
- 《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
- 《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
- 《赠袁司录(一即丞相淮阳公之犹子与庭筠有旧也)》
- 《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
- 《赠李将军》
- 《重游圭峰宗密禅师精庐(一作哭卢处士)》
- 《赠蜀府将(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 《赠少年》
- 《题裴晋公林亭》
- 《和友人伤歌姬》
- 《经旧游(一作怀真珠亭)》
-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作下第寄司马札)》
- 《七夕》
- 《回中作》
- 《赠知音》
- 《池塘七夕》
- 《和友人悼亡(一作丧歌姬)》
- 《洞户二十二韵》
-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太宗升遐之所)》
- 《赠张炼师》
- 《鄠杜郊居》
- 《夜看牡丹》
- 《渭上题三首》
- 《弹筝人》
- 《长安春晚二首》
- 《元处士池上》
- 《题友人居》
-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
- 《商山早行》
- 《赠越僧岳云二首》
- 〖秋天〗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秋天〗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 〖秋天〗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 〖秋天〗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 〖秋天〗 “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
- 〖秋天〗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 〖秋天〗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 〖秋天〗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 〖秋天〗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 〖秋天〗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 〖秋天〗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 〖秋天〗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 〖秋天〗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 〖秋天〗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 〖秋天〗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 〖秋天〗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 〖秋天〗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 〖秋天〗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
- 〖秋天〗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秋天〗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 〖秋天〗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 〖秋天〗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秋天〗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 〖秋天〗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 〖秋天〗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 〖秋天〗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 〖秋天〗 “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秋天〗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 〖秋天〗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 〖秋天〗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