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目录
封面/前言/目录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附录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附录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上)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上一章节: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上一页|下一页 下一章节: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友情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快速搜索课本
注:本站提供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中国历史 第一册历史(部编版)电子版书本导航,供中小学、历史培训机构以及历史家教老师备课,七年级学生预习和复习以提高学习成绩。由于我们不存储课本图片,点击上方图片将跳转到第三方网站进行阅读,若是您发现链接失效,可发邮件跟我们反馈。
- 三年级英语下册(2025年版)(大同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年版)(大同版)
- 一年级数学上册(2024年版)
- 三年级英语下册(2025年版)
- 三年级英语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下册(2025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舞蹈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影视上册(2024年版)
- 八年级戏剧上册(2024年版)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5 音乐基础理论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1 合唱
- 高一音乐必修3 演奏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5 音乐基础理论(粤教花城版)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1 合唱(粤教花城版)
- 高一音乐必修3 演奏(粤教花城版)
- 高一体育必修 全一册
- 高一艺术必修2 艺术与文化(下册)
- 高二艺术选择性必修2 音乐情境表演
- 高一艺术必修1 艺术与生活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4 戏剧表演
- 高二美术选择性必修3 雕塑
- 高一音乐必修6 音乐与戏剧
- 高一数学必修 第一册
- 高三美术选择性必修6 现代媒体艺术
- 高一音乐必修2 歌唱
- 高一美术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 高二音乐选择性必修4 戏剧表演
- 《题兴善寺僧道深院》
- 《送友人归江南》
- 《浮汴东归》
- 《吊造微上人》
- 《北山书事》
- 《赠棋僧侣》
- 《将离江上作》
- 《送友人东归》
- 《延福里秋怀》
- 《隐岩陪郑少师夜坐》
- 《赠仰大师》
- 《赠别李山人》
- 《送蜀客》
- 《送南陵尉李频》
- 《题山僧院》
- 《赠边将》
- 《寄处士梁烛》
- 《送宾贡金夷吾奉使归本国》
- 《题广信寺》
- 《游歙州兴唐寺》
- 《寄南中友人》
- 《江南别友人》
- 《送沈先辈尉昭应》
- 《吊前水部贾员外》
- 《题古观》
- 《听琴》
- 《题兴善寺僧道深院》
- 《送友人归江南》
- 《浮汴东归》
- 《吊造微上人》
- 〖女子〗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 〖女子〗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 〖女子〗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女子〗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 〖女子〗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
- 〖女子〗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 〖女子〗 “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 〖女子〗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 〖女子〗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 〖女子〗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 〖女子〗 “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
- 〖女子〗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 〖女子〗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 〖女子〗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 〖女子〗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 〖女子〗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 〖女子〗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 〖女子〗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 〖女子〗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 〖女子〗 “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 〖女子〗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 〖女子〗 “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
- 〖女子〗 “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 〖女子〗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 〖女子〗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 〖女子〗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 〖女子〗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 〖女子〗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 〖女子〗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 〖女子〗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